關鍵字:醫材
-
液體OK繃購買前注意! 勿塗身體這部位、蠶豆症別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617被喻為「醫用3秒膠」的液體OK繃,可在傷口形成保護膜,防水、避免病菌侵入皮膚,已成家庭常備藥品,不過,食藥署提醒,液體絆創膏大都含有樟腦,蠶豆症患者塗抹之後,可能引發「溶血反應」。此外,不宜使用於眼、鼻、黏膜及皮膚敏感等部位,以免造成過敏反應。 -
APEC雙邊會談 薛瑞元:健保採平行審查加速新藥引進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741亞太經濟合作(APEC)第13屆衛生與經濟高階會議及本年度第2次衛生工作小組會議在2023年8月3日至6日於美國西雅圖舉行,我國由衛生福利部部長薛瑞元親自率領相關單位首長出席。本次會議聚焦討論亞太區域關鍵健康議題,尤其是後疫情時代,如何持續強化健康體系韌性以因應各式挑戰。會議期間我國代表積極發言,參與多場政策對話,爭取國際接軌。 -
40歲以上男性易痛風! 痛風成因、3大類型1次告訴你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209健保署統計,健保署統計,就醫診斷為痛風的人數,108年95萬394人被確診為痛風,109年為96萬2643人,110年則來到97萬9803人。痛風人數眾多,7成痛風患者年逾40歲,60歲族群占比最高,接近24%,可視為中老年男性的常見慢性疾病。 -
非生理期能用衛生棉條? 醫示警錯用衛生棉條恐怖後果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866為了省錢與環保,最近幾年,愈來愈多女性使用衛生棉條,不過,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郭安妮表示,如果衛生棉條使用不當,陰道內部太乾,外陰部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可能透過此途徑感染,進而產生毒素,引發中毒性休克症候群,不可不慎。 -
中國低成本醫療器材打價格戰 專家:台灣恐釀缺醫材潮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27醫療器材千百種,舉凡手術使用的止血鉗、縫合線,或是人工關節、水晶體、血管支架,甚至是洗腎導管、血袋⋯等,各式各樣。根據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統計,目前在台上市約1萬項醫療器材中,其中7成為健保全額給付醫材,2成6為自費醫材,其餘不到1成則為健保差額給付醫材。 -
兒童暑假看電視滑手機要控時 預防近視5大撇步跟著做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75台灣近視人口超過1300萬人,其中6歲的兒童近視比率約20%,12歲的學童約為60%,18歲則提高至85%。台北慈濟醫院眼科醫師鄭涵之表示,近視為不可逆的現象,國小階段的度數增加最為快速,每年平均增加100度,國中與高中階段則是每年增加約50至75度。一旦變成5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後,未來有更高的機會罹患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黃斑部病變等併發症。 -
食藥署擴大「必要藥品清單」近百項藥品 抗感染類最多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697戰爭等狀況造成缺藥的問題不容忽略,食藥署預告修正「藥事法第27條之2必要藥品清單」,以因應疫情、俄烏戰爭、通膨、因解封傳染病增加的關係,各國傳出藥品供應穩定性之問題。本次修正後的必要藥品將增加至479項,其中新增最多的,分別為「抗感染藥品」(共25項)、細胞毒性與輔助類化療藥品(共19項),及心血管藥品(共12項)。 -
葉克膜導管與主動脈氣球導管2醫材短缺 食藥署回應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3359目前我國除了缺藥以外,也有少數醫療器材被通報短缺。食藥署在5日例行記者會上,說明用於葉克膜心肺血管繞道術的耗材導管,以及主動脈氣球導管這2款產品有短缺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