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過量飲酒
-
氣溫下降手腳冰冷嗎? 專家:問題可能出在選錯熱飲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326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主任許惠玉說明,想靠食物讓身體暖和起來,可善用「攝食產熱效應(diet induced thermogenesis)」,指的是人體消化吸收食物時,會消耗體內熱量,使體溫升高。而蛋白質的產熱效應最高,約占攝取熱量的20至30%,醣類為5至10%、脂肪為3%以下。所以喝熱豆漿、熱牛奶除了暖身還可攝取優質蛋白、鈣或大豆異黃酮等,特別適合怕冷又需足夠蛋白質的銀髮族。 -
宿醉症狀令人不適 這幾招緩解「醉」有用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796有人提到,解酒方法是醒來後多喝酒,但這只能延緩宿醉,反而是不好的,而且在已經酒醉的情況下繼續喝,會使神經遲鈍,感覺更不舒服;還有人建議吃油膩的食物,減緩血液中酒精的吸收,但這僅止於在喝酒前先吃油膩食物才有用,若早上就吃油膩食物,可能會使敏感的消化系統更不適,宿醉症狀就變得更嚴重。 -
飲酒對人體致癌的影響 以這5種癌症關係最密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66依據知名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2018年發表的大型研究發現,基於喝酒對人體的致癌影響,並不存在無害飲酒的限量,只有把飲酒量降到0,才能避免酒精對身體的各種危害。近年研究發現適量飲酒具保護作用的證據力越來越薄弱,過去認為少量飲酒對心臟有益的觀念已不再適用了。 -
天熱引發心肌梗塞 林俊立醫師教民眾預防保健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28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治醫師林俊立,與民眾主講「酷暑下的冠心病與心因性猝死」,帶領民眾進一步了解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病的發生原因,以及如何維護心臟健康。 -
盛夏除了防中暑 心血管更要細心呵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67由於氣溫升高,人體血管擴張,血流量比平時增加,心臟負擔變大,再加上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還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
全球每3秒1人失智 國健署傳授健康5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59失智症大致分為神經退化性及血管性二類,神經退化性失智症以阿茲海默症最常見;另因腦中風或慢性腦血管病變,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良,導致腦細胞死亡,造成智力減退的血管性失智症,是失智症的第二大原因,因此,預防心血管疾病可以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國健署署長王英偉提醒民眾,預防失智可以從健康生活做起。 -
心跳加速快昏倒 男子恐慌症發作險窒息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289之後的1個月內又出現了幾次同樣症狀,起初洪先生以為是心臟方面疾病,但檢查結果都顯示無異常,後來在醫師建議之下,至精神科就診,診斷為「恐慌症」。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社區精神科主治醫師陳易隆表示,恐慌症發作時通常毫無預警,可能會在10分鐘內出現頭痛、頭暈、心跳加速、手腳發麻、冒冷汗、呼吸困難等劇烈症狀,彷彿快要昏倒或死掉一般,在患者心中留下陰影,擔心再度發作,因此稱為「恐慌症」。 -
「肝包油」無徵兆 BMI與飲酒是警訊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684台北慈濟醫院肝病研究中心主任許景盛指出,脂肪肝是指肝細胞內有脂肪堆積,俗稱「肝包油」,一般不會有症狀反應,最簡便的檢查方式是透過腹部超音波和病理切片診斷。造成脂肪肝通常是因肥胖、酗酒、藥物、糖尿病等,或者當急慢性肝炎發作時,肝臟也可能會有脂肪堆積而形成脂肪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