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通勤
-
罹患白內障除了老化因素 還有這些風險因子你不能不知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5392收治該名白內障患者的晶愛眼科醫師李孟昇指出,導致白內障的原因通常與老化和接收過多紫外線有關,此外,高度近視患者也是白內障的高風險族群,其他也有少部分案例是因為外力撞擊傷及水晶體,特殊代謝疾病或長期服用類固醇藥物所致。而該名男子則是因為長期服用治療僵直性脊椎炎的類固醇藥物,使得水晶體混濁,白內障因此產生。 -
男子肛門流膿依賴護墊 克隆氏症併發廔管「坐立難安」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5027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大腸直腸外科林春吉醫師指出,上述患者為克隆氏症患者,已經出現嚴重併發症,才導致肛門附近瘻管生成,讓直腸分泌物及排泄物亂竄、滲漏。林春吉醫師提醒,這種發炎性腸道疾病,侵犯的範圍從口腔到肛門等整個消化道,發炎的深度擴及腸道的整層腸壁,若長期發炎未控制,甚至可能導致周遭器官的侵犯形成瘻管。 -
人工水晶體再進化 全焦段克服夜間眩光即將引進台灣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220眼科醫師陳逸川表示,現今治療白內障已進展到使用微創手術,手術前只需滴入具有麻醉藥效的眼藥水便可執行,切割的傷口小到只有0.2公分,再使用儀器進行超音波乳化術,用低能量將白內障吸出,並將人工水晶體對折,植入後再攤開便完成手術,術後恢復快,且無須縫合,幾乎無疼痛感,加上現在的儀器相較以往的設備,所需使用的能量較低,也因此增加手術安全性。 -
疫情被迫在家工作悶出病 專家建議可打造專屬工作空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55根據調查資料顯示,受COVID-19的限制而在家工作,有將近65%的人發現自己出現身體不適狀況,包括頸部和下背部疼痛,大約74%的人表示他們有心理健康問題,例如焦慮或憂鬱。而這些健康風險在工作和家庭兩頭燒的婦女或是要照顧嬰幼兒的爸媽身上更為嚴重。 -
眼睛少了1層「油」乾眼症上身 每天盯著螢幕危險加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919書田診所眼科副院長廖士傑表示,眼睛的最外圍有3層,分別是油脂層(保溼)、水液層、黏液層(免疫),當眼睛眨眼時,上下眼瞼都有油脂腺體,把油脂塗抹在眼睛上,可以在水液層與空氣之後,做個良好的隔絕,不讓眼睛的水份蒸發太快速。而如果眼睛油脂不夠,表層水份蒸發太快,就很容易發生乾眼症。 -
久戴安全帽會悶壞頭皮! 這些NG行為你正在做嗎?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82很多機車族戴安全帽時,往往只注重安全,卻忽略了也需要有好的衛生習慣。在過去一份大台北地區的民調顯示,有將近7成的機車族一年才清洗一次安全帽,更有人5年沒清洗過。對每天可能要戴上1小時安全帽的人,可別輕忽了這些重要的清潔工作。 -
白內障手術後視力仍模糊 可能是選錯人工水晶體惹禍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91631名年約56歲的卡車司機在1年前雙眼出現白內障,當時該名司機考量到預算問題,先針對狀況較嚴重的左眼接受手術治療,植入了一般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使用至今年(2020年)初,常覺得開車時看不清儀表板上的數字,上個月進行右眼白內障手術時,選擇植入新一代單焦點非球面人工水晶體,不僅遠處看得一清二楚,儀表板上跳動的數字也比左眼所見清楚多了,讓他大呼解決了1年來的困擾。 -
JK羅琳也染疫?公開呼吸療法奏效 張上淳:未能證實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911指揮中心專家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新冠肺炎常見發燒、咳嗽、流鼻水等常見症狀,在台灣輕症確診個案很常見,很多病例治療一段時間病症就會消失,幾乎沒有什麼病徵;但是檢驗時就一直能找到病毒,因此無法解除隔離。至於嗅味覺喪失的症狀,有些病患出院前恢復,有些則沒有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