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通勤
-
騎單車好處多! 心臟病、癌症和死亡風險都低於開車族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915英國劍橋大學的Richard Patterson和倫敦帝國學院的Anthony Laverty指出,眾所周知,有許多人都沒有足夠的運動,這與全球每年320萬至530萬人的死亡有關。而我們知道,運動對健康有益,包括能夠降低罹患心臟病、第2型糖尿病和某些癌症,甚至是憂鬱症的風險。 -
特定場域口罩微解封! 想脫掉口罩大口呼吸先了解規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53《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全台網友對「口罩規定鬆綁」相關話題近1個月的網路聲量,帶您了解網友們對此議題的看法。 -
居家3C用眼超過10小時是你嗎? 小心成白內障受災戶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8599陳逸川醫師指出,臨床經驗發現,核性白內障患者多數有高度近視,他們會突然感到近視度數在短時間內飆升,初期不曉得自己罹患白內障,有些人會以為是眼睛疲勞,若一段時間沒有改善,他們會去配一副新的眼鏡,過一陣子覺得新眼鏡還是無法改善視力模糊的問題,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白內障。 -
7月27日降級! 餐飲內用、旅遊團、補習班有條件開放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05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7日確定降級,戴口罩、實聯制、社交距離仍然維持外,餐飲內用、文藝表演、結婚宴客、暑期上課補習班等,都有條件開放,基本上室內50人、室外100人為限,然而八大行業、KTV、社區大學、游泳池等仍然禁止,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期限至8月9日。 -
降級鬆綁別再「宅」了! 遠離新冠更要提防心血管傷害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90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響。 -
推動疫情期間遠距看診 研華提撥1200萬贊助公益租賃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283因應國內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工業物聯網領導廠商研華公司宣布,即日起由研華文教基金會提撥1,200萬元贊助遠距門診公益租賃計畫。該計畫將由研華提供50台遠距門診視訊推車,由研華文教基金會贊助3到6個月租賃費用,以公益租賃模式提供全台醫療院所及照護機構使用。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077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 -
全國37名學生染新冠 教育部:各級學校停課至5月28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72教育部長潘文忠表示,因應國內疫情警戒升級,降低群聚感染之風險,110年5月19日(周三)起至5月28日(周五),全國各級學校及公私立幼兒園停止到校上課,且兒童課後照顧服務中心、補習班等各類教育機構,也同時配合停課,請所有學生停止前往在家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