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W健康 林郁敏/台北報導】3C產品的藍光是能量較強的可見光,不少眼科醫師觀察到,現代人長時間暴露在藍光之下,白內障罹患者的年齡層有下降的趨勢,以往好發族群在55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年齡已不是罹病的絕對因素。近期這波疫情在家遠距上班上課使用3C更加頻繁,每天緊盯螢幕超過10小時以上大有人在,眼科醫師陳逸川提醒,民眾居家防疫應留意勿用眼過度,尤其高度近視族群,更是核性白內障的高風險群。
陳逸川醫師指出,臨床經驗發現,核性白內障患者多數有高度近視,他們會突然感到近視度數在短時間內飆升,初期不曉得自己罹患白內障,有些人會以為是眼睛疲勞,若一段時間沒有改善,他們會去配一副新的眼鏡,過一陣子覺得新眼鏡還是無法改善視力模糊的問題,檢查才發現是罹患白內障。
一旦發現白內障,只能以手術方式解決視力問題,陳逸川醫師表示,現在的超音波乳化術已經進展到微創術式,傷口僅約0.2公分,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將白內障吸取出,並植入事先選擇的人工水晶體,而人工水晶體的種類多元,除了健保給付款式之外,若患者的視網膜健康,還有許多能改善近視、老花、遠視和散光的高階人工水晶體,可視需求、生活習慣和預算做選擇,術後的視覺品質甚至會比罹病前更好。
陳逸川醫師舉例說明,人工水晶體大致可分為單焦點、多焦點、延焦點和全焦段,單焦點一般能看清楚6公尺左右的遠方,但是在50至60公分左右的中距離或以下,就需要老花眼鏡的輔助;多焦點能看清楚遠、中、近距離,缺點是夜間容易有眩光問題,不適合通勤族或仍會需要在夜間開車的人。
而延焦段則因為與前述成像原理不同,除了「焦點」之外,還能看得清楚焦點和焦點之間的「焦段」,主要是遠距離到中距離都看得清楚,但40公分以內的近距離仍需配戴約200度的老花眼鏡。
陳逸川醫師進一步說明,至於全焦段則是近年來新式的人工水晶體,改善了延焦段的小缺點,從近、中到遠距離的點跟點之間都能看得清楚,且能改善高度近視、遠視和散光等幾乎所有的視力問題,是所有人工水晶體之中,患者使用的滿意度最高。
此外,如有75度以上散光的人,在選擇上述高階人工水晶體之後,還能搭配抗散光功能,讓術後視力更好,不過陳逸川醫師認為,預防勝於治療,民眾免不了會使用3C,能拿遠一點就不要靠眼睛太近,也應避免在昏暗處盯著螢幕,因為瞳孔在昏暗處會放大,吸收更多藍光,恐增加白內障的罹患風險。
更多NOW健康報導
▸眩暈症為什麼會發生? 網友常見5大眩暈問題1次解答
▸深部腦電極刺激憂併發症 非侵入式可望逆轉帕金森氏症
延伸閱讀
-
夜間視力模糊是藍光惹的禍? 眼科醫師揪破壞視力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000王孟祺醫師認為,最重要的不是100%過濾藍光,而是調節明暗適中,讓眼睛看得舒服不刺眼、減少不必要的光線干擾即可;反之,若光線過強且持續刺激太久,眼睛也會受到能量最強的藍光破壞。 -
黃斑部病變補充葉黃素有效? 醫師曝「1情況」須手術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1993C科技的進步與便利性的同時,也讓眼科疾病出現年輕化的趨勢,其中包含近來有許多黃斑部病變的年輕患者,眼科醫師謝明宏指出,黃斑部是影響視力最重要的部位,以往常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如今因為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竟也會發生在30多歲的年輕人身上,使得黃斑部病變的預防及治療需求增加。 -
每天1顆雞蛋多蔬果配抗藍光鏡片 可降低藍光危害視力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1568如何降低藍光危害視力?陳瑩山提出「內服外用」概念,每天至少吃1顆雞蛋,並攝取足夠的蔬果。使用3C產品時,每30分鐘,休息10分鐘,且保持適度距離。另配戴可以過濾藍光的鏡片。 -
老年低頭族注意! 過度用3C恐加速「這病」視力模糊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327現代人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使用手機上網不再是年輕人的專利!許多長輩也會使用手機滑臉書、傳LINE、追劇等。但您知道過度使用3C的習慣,可能會加速白內障形成? -
眼睛經常性乾澀疲勞可能是淚水缺油脂 圖解乾眼症治療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1411「在門診大概有四分之一的患者有乾眼症的狀況,比例頗高。」乾眼症比較常見的症狀,包括眼睛乾澀、眼睛疲勞,可能有一些發炎的症狀,例如眼睛癢、分泌物較多、有刺痛感,等外在刺激較敏感,嚴重還會造成視力模糊。侯宗昀醫師指出,除了依照指示使用人工淚液外,建議接受進一步檢查,若是瞼板腺功能異常,便可盡快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