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輻射劑量
-
如何判斷兒童有早熟情況? 醫師:骨齡比生理年齡重要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00現代兒童早熟案例越來越多,這讓許多家長憂心重重,但在醫學上,兒童有2種年齡計算方式,1種是生理年齡(Chronological age),另1種是骨骼年齡(Skeletal age or bone age)。 -
老婦從右背痛到右腿 脊椎側彎40度無法抱孫手術後改善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7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脊椎暨疼痛治療中心主任林志隆表示,患者其實3年前就已經發現脊椎側彎的問題,甚至已經出現腿麻、膝蓋無力等情形,但她身旁朋友不斷勸告她「開刀之後會更嚴重」、「如果沒開好可能會下半身癱瘓」等耳語,以致於患者猶豫不決,數度延誤治療時機,導致狀況日益惡化。 -
乳癌及早發現治療仍可正常生活 不同治療副作用大不同
癌症新知 / 乳癌3438亞洲大學附屬醫院一般外科副院長温義煇表示,乳癌近年來高居國人10大好發癌症之首,所幸國內乳癌篩檢普及,早期診斷率及治療成功率相當高,因此早期乳癌的治療副作用,對病人日後恢復正常生活的影響,也日益受到重視。 -
女子健檢發現肺部有毛玻璃狀 這檢查揪出第0期肺腺癌
癌症新知 / 肺癌916335歲的李小姐近期安排全身健康檢查,自覺身體強健的她,卻意外在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LDCT)中發現右上肺葉有1顆淡淡的毛玻璃狀病灶。經主治醫師判斷後,懷疑有極高機率為惡性腫瘤,遂安排住院手術。李小姐在術前完成電腦斷層導引,精準定位病灶,以不插管的形式進行全身麻醉胸腔鏡手術,術後傷口僅3公分。麻醉消退當晚,李小姐就恢復進食,能自主下床散步,術後第2天就平安出院了。 -
乳癌患者放射療程恐損心臟健康 醫曝:降低傷害有方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146謝忱希醫師表示,歐美有許多臨床試驗證實,淋巴轉移的乳癌患者接受乳房合併全淋巴區域照射,雖可有效增加存活率和局部控制率,但同時也增加患者罹患心臟病及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指出,心臟平均每接受1 Gy(劑量單位)的放射劑量,每年就相對增加7.4%心臟疾病的風險,且發生風險跟劑量呈線性正向相關。 -
肺癌蟬聯10大癌症死因第1名 藝人寶媽也確診
癌症新知 / 肺癌3409多年來,肺癌始終位居國人10大癌症死因第1名,每年超過9,000人死於肺癌,在發生率排行榜則是第2名,僅次於大腸癌。近年來,台灣每年新增1萬3千名左右的肺癌患者,如何預防並有效篩檢,提早治療,成為醫界關注議題。 -
癌症篩檢再進化 不只低輻射量準確率也大幅提升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843振興醫院核子醫學部主任劉仁賢表示,正子斷層掃描儀於1970年問世,經過多年來改進,以及正子同位素藥物的進步,目前已經成為診斷癌症的重要工具,全台共有55台。 -
骨質密度篩檢巡迴車彰化開跑 檢查僅需10分鐘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536中華民國骨質疏鬆症學會理事長陳榮邦理事長提醒,台灣髖骨骨折發生率是亞洲第1,2018年就有近4萬5千人發生,其中2成患者可能在1年內死亡,8成出現失能問題。台灣長者除了需要注意三高,更應該重視骨質疏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