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身體不適
-
口腔癌化放療結合「癌因性疲憊症」治療 減低副作用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009根據癌症登記報告,我國2016年新增7,805名口腔癌患者,死亡人數2,936人,研究發現,相較先化療再放療或是先放療再化療,「化放療同步進行」最能提升治癒率,但副作用和治療毒性也最大,易造成身體不適,後續的生活品質與療程都可能受到影響。口腔癌當中以鱗狀細胞癌占最大宗,女性達9成、男性更超過97%,患者能否完成完整的化放療療程,攸關治療存活率。 -
以為健忘其實失智已悄悄找上門? 從10件小事來判斷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33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神經部主治醫師葉伯壽表示,「記憶減退」是許多人面臨的問題,部分的生理原因在於人類形成短暫記憶的主要大腦區域海馬迴(hippocampus),會隨著年紀增長逐漸萎縮,有研究顯示,在年過50歲之後,海馬迴的體積以每年1%至2%的速度逐漸萎縮。 -
香港青年8公分胸腺瘤 跨海來台微創治療免鋸胸骨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391張睿智說明,經過電腦斷層掃描後,發現陳先生的胸腺瘤,形狀如雞蛋,不僅離心包膜、血管非常近,執行手術也有一定的難度,所以使用達文西手術為陳先生移除腫瘤,過程中須小心翼翼地先將前縱膈腔的腫瘤與血管分離,再將腫瘤完整清除乾淨。 -
預防大腸癌 醫師建議從這7招做起
癌症新知 / 腸癌4117馬偕醫院大腸直腸外科資深主治醫師楊靖國表示,大腸瘜肉為大腸癌的前兆,大多數的大腸癌都是由腺瘤性瘜肉癌化而來;一旦發現建議及早切除以絕後患,能夠有效預防大腸癌的發生。 -
懷孕職場不友善只能隱忍? 1張圖表教妳捍衛權益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5400「職場權益,若不行使即不存在。」這是在採訪婦女新知基金會秘書長周于萱時,她讓小編印象深刻的1句話!的確,性別工作平等法已經存在我們社會中長達20多年了,但不少企業依然認為:生孩子是你家的事,即便有法律保障,難以撼動的還是我們早已根深蒂固的社會文化。 -
運動傷害4大主因 尤以這個對夜間運動造成傷害最大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231中華肌內效協會理事長簡文仁表示,運動傷害大致上可分為4個主因,分別為熱身不夠、肌力不足、姿勢不良、環境不佳。臨床中,氣溫忽高忽低容易讓人誤判,如果晚間運動時熱身不夠,在肌肉與神經都還沒有準備好的狀態下,運動傷害風險就會增加,輕則肌肉酸痛,重則危及生命。 -
美國蘿蔓萵苣爆大規模汙染 吃生菜慎防大腸桿菌下肚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33美國經常有生菜受大腸桿菌汙染事件,大腸桿菌當中又以O157型最危險,衛生福利部臺中醫院小兒感染科主治醫師陳敏恭表示,雖然感染O157型不會發燒,但容易產生毒素傷害腎臟,感染患者最嚴重可能導致腎臟衰竭或死亡。 -
三高不是成年人專利 兒科門診三高患者越來越多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758為了守護兒童健康,臺灣兒科醫學會20日舉辦「守護兒童健康兒科醫師陪伴你」記者會,公布「家長最希望兒科醫師必備的技能TOP5」及「守護兒童4字訣」,希望所有小朋友都能受到最好的醫療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