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躁鬱
-
從2003年抗SARS經驗 談疫情爆發醫護人員恐陷焦慮潮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455振興醫院精神醫學部蘇東平主任指出,2003年3月SARS重創台灣醫療體系,356人受到感染、73人死亡,疫情於同年7月初獲得控制,事後研究發現,不少醫療護理人員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重度憂鬱症、恐慌、害怕以及失眠症。 -
空汙對健康影響有多深? 研究:連心理層面也受波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40根據數百萬名丹麥和美國人的資料庫中,研究人員發現暴露在空氣汙染中與某些精神疾病的發病機率間具有相關性。在這2個國家中,空氣品質較差與罹患躁鬱症的風險增加有關。丹麥的數據指出,孩子10歲以前若暴露於空氣汙染中,罹患憂鬱症、精神分裂症和人格障礙的風險都會增加。 -
胖哥胖妹第2型糖尿病拉警報 胃夾減重手術解除危機
醫美減重 / 體重管理3562大里仁愛醫院趙世晃醫師根據亞洲地區協會針對台灣糖尿病患統計資料表示,第2型糖尿病患中僅2成人數BMI值大於28,這些患者的病情意外地可透過減重獲得治癒;其餘的8成糖友也能經由減重讓病況獲得部分緩解。 -
運動兼心理療癒 浪頭「衝」出躁鬱封鎖線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598澳洲衝浪客葛蘭特(Grant Trebilco)7年前因罹患躁鬱症住進醫院,就在人生最絕望的時刻,衝浪幫他重新找回快樂。於是他創立非營利組織「衝浪精神關懷機構ONE WAVE」,固定在每周五舉辦螢光派對活動(Fluro Fridays),讓大家穿著螢光服裝,藉由談話與運動平復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
季節交替易衝動購物? 可能是躁鬱症徵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613精神科醫師楊聰財說明,雙相情緒障礙就是所謂的「躁鬱症」,容易導致腦部運作失調,影響情緒控制,並出現情緒高昂、衝動行事、睡眠需求減少或失去現實感等異常現象或行為。根據統計,終生盛行率是百分之1,好發20多歲年輕族群,患者會周期性反覆呈現「躁期」及「鬱期」。由於最近季節交替、氣候驟變,求診患者激增2成。 -
煩躁、不耐煩是躁鬱症? 你可能不了解這個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5566有1名病患情緒起伏與個性變化大,開心時刷卡買房子或大買昂貴名牌包,當下極度樂觀、充滿自信,但沒多久卻陷入憂鬱情緒,全身不舒暢,家人覺得不對勁,陪同就醫檢查,確診為躁鬱症,必須長期用藥治療。 -
憂鬱易傷「心」 研究:躁鬱患者心血管疾病風險更高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4632研究發現,憂鬱症患者罹患心臟疾病,或是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一般人還要高。此外,冠心症患者一旦得到憂鬱症,病情更為嚴重,死亡率會上升,三軍總醫院研究發現,雙極性憂鬱症患者的副交感神經功能低下,會提高心律不整或心因性猝死風險,未來也許能做為確診的重要依據。 -
總是無法一夜好眠? 研究:小心憂鬱、躁鬱症找上門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278英國一項研究發現,如果白天清醒與夜裡睡眠時的心跳數據有明顯落差,身體較為健康,睡眠品質也比較好,但如果兩者差不多,則代表睡眠作息紊亂,睡覺前可能有玩手機、吃東西、喝飲料等不良習慣,當然就會睡不好。而這同時說明了夜班工作者的睡眠品質較差,長期下來,身體容易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