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解剖
-
耳鳴眩暈齊發威恐梅尼爾氏症作祟 內耳淋巴水腫是元凶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267眩暈是一種平衡系統的疾病,多半來自於耳朵、腦部,或因腦部導致的自律神經失調,其中約7成的眩暈是由耳朵引起。耳朵構造可分為外耳、中耳、內耳3部分,其中內耳是由主司聽覺的蝸牛體及掌管平衡的三半規管所構成,內含淋巴液。當頭部轉動時,內耳的淋巴液會隨著不同方向流動,而產生轉動速度及方向的感覺,3個負責平衡的半規管各成90度垂直位置,在身體動作時,恰好可調節平衡所有的動作。 -
林口長庚攜手雲象、諾華 破解「骨髓增生性腫瘤」診斷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20林口長庚血液科主治醫師郭明宗表示,骨髓增生性腫瘤是罕 見的血液癌症,可分為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T)、真性紅血球增多症(PV)、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MF),以及早期骨髓纖維化(pre PMF)及顯著骨髓纖維化(overt PMF)等4類,不同種類各有不同的預後及治療方式。 -
腹痛以為是便秘 87歲老翁腹主動脈瘤破裂休克差點沒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58腹主動脈瘤是1個常被忽略的疾病,主要是因為它的位置在後腹腔,在主動脈瘤長大的時候往往不會伴隨明顯的症狀,病患常因此不自知。等到大到一定程度發生破裂產生腹痛時,已經算是相當危急的狀況,此時如果不緊急處理,死亡率將近百分之百。 -
內耳淋巴水腫易致眩暈 梅尼爾氏症復發壓力恐成導火線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620梅尼爾氏症是現代人的文明病,許多人因為工作壓力大、要求工作效率高,再加上睡眠不足、作息不規律,都可能造成眩暈。知名藝人江蕙、名嘴許聖梅等人都曾因梅尼爾氏症不斷復發而飽受煎熬。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提醒,梅尼爾氏症需要完整且持續性的治療,復發機率才會降低,否則將隨時處於不知道何時復發的恐懼之中。 -
拍照臉部表情僵小心中風前兆 醫揪「10個腦損傷線索」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418北投健康管理醫院錢政平副院長表示,可透過腦部零輻射磁振造影(MRI),判斷是否潛藏中風跡象。若血脂、膽固醇、血壓、內臟脂肪都標準範圍但有家族腦心血管病史,就更需要每年定期安排腦部檢查,千萬不可自恃年輕就忽略潛藏危機,中風是可預防及治療的,及早發現避免急性中風猝死危機。 -
致命巧合?陸姓作家解剖出爐! 高端2死亡主動脈剝離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79周一(23日)高端疫苗開打,傳出4例接種後死亡事件,非常巧當中2人都有主動脈破裂,讓民眾觀望態度增加,外界判斷可能出現緩打或「爽約」潮,今(26)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未見民眾施打意願減退。 -
今本土新增1例在新北市 死亡加零中斷增5例累計826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52今(19)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6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及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例死亡;另一方面,疫苗接種後死亡解剖已144例,當中91例與慢性病有關,未發現與疫苗直接相關死者。 -
AZ混打莫德納再開放4.4萬人 疫苗人口覆蓋率達37.11%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03莫德納疫苗在台已奇貨可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開放,第1類中最高等級醫事與採檢人員,已施打牛津AZ疫苗且滿10周,第2劑可混打莫德納疫苗,今(10)日再公布,再開放將滿10周4.4萬人可以混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