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表達能力
-
從小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為日後人際關係打基礎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376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力,可說是具有無往而不利的優勢!只是這樣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養成,必須從小培養,讓孩子從理解父母的話語開始,到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需要反覆不斷地練習。當自身需求被清楚了解、滿足,幼兒的自信心於焉而生,更能主動探索學習,為豐富自己的人生而努力。 -
訓練寶寶如廁找對方法 正面引導不心急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364當寶寶2歲多的時候,父母可能常被外人問道:「還在包尿布喔?」「會自己上廁所了嗎?」若寶寶還在包尿布,可能立刻感受到「你怎麼還沒訓練寶寶如廁」的壓力。其實何時開始進行如廁訓練,每個寶寶的狀況不一樣,請父母不用心急,也要講求方法,才能讓寶寶順利養成自行如廁的能力! -
從小建立自我保護觀念 分層教育孩子很重要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1599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身心科主治醫師林宜正表示,自我保護與認知概念具有很大的相關性,若是要讓小朋友產生自我保護的意識,必須先讓他們和這個世界建立連結。 -
小一生白天勤跑廁所 開學季壓力大易頻尿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51書田診所小兒科主治醫師戴季珊表示,兒童日間頻尿症是指原本已完成小便訓練的兒童,突然間於白天每10到15分鐘,甚至每5分鐘就需要解尿,頻率已影響日常生活作息;約有四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間也有症狀,但不似白天這麼頻繁,每次解尿只有少量尿液,且無排尿疼痛、滲尿失禁、過度飲水、排便習慣改變或是其他感染症狀。
-
2歲以下幼兒常用3C產品 當心影響語言發展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41這份研究內容包含參與target kid's研究中的894位,介於6個月到2歲的兒童。target kid's是一個2011年到2015年,在多倫多所進行的網路研究,這份研究是具有實務性的。
-
小二男童不愛英文課 竟犯頭痛想逃學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651「小孩也會頭痛,這並非成人的專利」台大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范碧娟說,打從孩子有表達能力開始,就有可能抱怨頭痛。以常見的偏頭痛為例,男孩發作的時間較早,平均在7歲;而女孩較晚,平均約11歲時發作。 -
全台首例存臍帶血自救 重度腦麻兒雙腳能站立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69王小弟出生10個月,被醫師確診為重度腦性麻痺,當時,專注臍帶血幹細胞研究的美國杜克(Duke)大學博士暨國際臍帶血協會(Cord Blood Association,CBA)理事長Dr. Joanne Kurtzberg曾為8位腦性麻痺兒童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其中七成五恢復良好。王小弟的臍帶血在妥善的保存下,幹細胞再解凍後的活性也相當好,於是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由當時任職長庚的王傳育醫師與台大的林凱信教授,聯手完成了台灣首例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腦性麻痺案例。 -
男童好動睡覺愛踢腿 原來是有「不寧腿」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616臺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黃正憲表示,不寧腿症候群患者常有有四大特色,「莫名的腳不舒服」、「不適感在不活動時會更嚴重」、「身體動一動後會改善」、「白天時還好,但晚上時會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