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例存臍帶血自救 重度腦麻兒雙腳能站立

4796
【NOW健康 陳如頤/綜合報導】
國際臍帶血協會理事長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博士Dr. Joanne Kurtzberg
▲國際臍帶血協會理事長暨美國杜克大學醫學博士Dr. Joanne Kurtzberg,分享臍帶血幹細胞於國際腦性麻痺與自閉症病童案例。(圖/公關照片)

一場發生在12年前的車禍意外,讓王媽媽懷孕七個月的小生命提早誕生。王媽媽回想當時的情況說,原本歡喜期待一個新生命的到來,卻在騎乘摩托車時遭車輛不慎擦撞而倒下。雖然送醫時母子均安,但幾天後,王小弟竟因此提早來報到。所幸生產時,王媽媽堅持儲存臍帶血,讓10多年前被診斷為重度腦性麻痺的王小弟,生命有了轉機。

王小弟出生10個月,被醫師確診為重度腦性麻痺,當時,專注臍帶血幹細胞研究的美國杜克(Duke)大學博士暨國際臍帶血協會(Cord Blood Association,CBA)理事長Dr. Joanne Kurtzberg曾為8位腦性麻痺兒童進行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其中七成五恢復良好。王小弟的臍帶血在妥善的保存下,幹細胞再解凍後的活性也相當好,於是在醫療團隊的建議下,由當時任職長庚的王傳育醫師與台大的林凱信教授,聯手完成了台灣首例自體臍帶血回輸治療腦性麻痺案例。

王傳育醫師進一步說明,因為王小弟是自體臍帶血回輸,所以不用擔心排斥問題,身體狀況在4個月後有了大幅進展,不但可以翻身,手指緊縮的現象也有改善,甚至可以扶桌站立。2017年快滿12歲的王小弟如今能靠雙腳站立,具有不錯的表達能力及認知、學習功能。僅管在行動上還不方便,仍需要家人及學校師長的協助。但臍帶血幹細胞治療,無疑對新生兒腦性麻痺兒童帶來新契機。

腦性麻痺的原因很多,早產是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早產兒腦部血管發育不成熟,容易發生腦室內出血,造成腦部輕重不等的傷害。王小弟的主治醫師王傳育表示,目前腦性麻痺的發生率約為2~5/1000,經常伴隨著智能不足、行為、視聽覺、語言與學習障礙。

隨著臍帶血內幹細胞的應用愈來愈廣,全世界利用臍帶血來治療癌症、血液疾病、腦神經病變或脊髓損傷已越趨多元,由於自體使用可免去排斥現象及配對時間,包括美國、日本已陸續展開自體臍帶血的應用。但是目前國內臍帶血保存認知,相對於國外仍不普及。

臍帶血幹細胞的研究一直在進展中,除了腦性麻痺之外,心臟修復、自閉症的改善等,都是可能的應用範疇。目前國內將臍帶血用於常規醫療的適應症已達29項,主要是造血系統、骨髓及先天性等相關疾病,未來將評估擴大臍帶血適應症範疇之可行性,以提升國人之使用率。

衛生福利部醫事司石崇良司表示,衛生福利部正籌劃成立全國性臍帶血統籌中心,俾利各臍帶血保存庫資料傳輸鍵結及登錄配對,更將參酌國際大型資料庫之建置規範,致力日後與國際接軌,並師法美國所建立Cord Blood Association,推動臍帶血幹細胞教育、法規及研究,持續優化相關技術水準與產業環境。

》》立即加入【NOW健康/健康傳媒】FB粉絲團,掌握健康資訊零時差!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