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訓練口語表達能力 為日後人際關係打基礎

1247
【圖文提供/媽媽寶寶】
幼兒
▲口語表達能力不但可以透過訓練而成,而且越小開始,效果越好。(圖/《媽媽寶寶雜誌》提供)

擁有良好的口語表達力,可說是具有無往而不利的優勢!只是這樣的能力非一朝一夕可養成,必須從小培養,讓孩子從理解父母的話語開始,到正確表達自己的需求,需要反覆不斷地練習。當自身需求被清楚了解、滿足,幼兒的自信心於焉而生,更能主動探索學習,為豐富自己的人生而努力。

大家都知道,不論何種場合,會說話的人就是比較佔優勢,贏得眾人讚嘆的目光,而缺少這能力的人往往只能暗自羨慕。事實上,口語表達能力不但可以透過訓練而成,而且越小開始,效果越好!

口語表達能力好,不只讓成人無往不利,就以2、3歲的孩子來說,也能從中受益。

能與外人溝通 需求可被滿足

即使孩子不開口說任何話,父母仍能從一個眼神或動作知道他的需求,進而給予滿足。不過,出了家門,父母又不在身邊時,不開口的孩子若有需求時,很難有人能跟父母一樣了解他想要做什麼,當有需求卻無法被滿足,孩子往往就只能用哭鬧表達。有的小孩走失,對於外人詢問父母的名字時,能清楚回答,相對也較快找到父母;有的小孩一問三不知,只會不斷哭泣,旁人想幫也愛莫能助。

三軍幼兒園園長王金蓮指出,每逢小班新生入學時,總會發生有些孩子在學校明明有需求或需協助,但沒讓老師知道。孩子回到家說給父母聽,讓父母以為老師不處理孩子的狀況,而有所誤會的事情,孩子初到一個新環境,老師、同學都是陌生的,本來就沒有安全感,若再加上口語表達能力不足,不敢跟老師說要「上廁所」、「喝水」等,確實很容易被忽略。回到家後,跟父母轉述的內容可能又與事實有所出入,的確容易令父母對老師產生誤解。

給孩子練習機會

若與口語表達能力發展不錯的孩子相比,這類孩子發生狀況的機會相對較多,往往需要老師與父母有更密切地交流溝通,才不致讓父母對老師產生誤會。通常老師會請這類孩子「有事舉手」,先讓老師看到孩子有需求,再進一步了解其需求為何並給予適當處置。

王金蓮園長提醒,父母應該試著讓孩子開口說出自身需求,不要僅憑一個眼神或小手指一指,就給予滿足,給孩子動口的機會練習說清楚自己要做什麼,為日後離開父母,進入團體生活做準備!

打下人際關係的基礎

王麗婷治療師指出,「幼兒可以使用口語表達自身需求、拒絕、情緒,可以使用口語進行詢問、傳遞訊息、與他人進行社交性互動並建立情感,進而打下建立人際關係的良好基礎」。

但在幼兒語言發展未成熟時,常常因無法用語言精確地表達自己,讓別人理解自己的需求,心一急,就自然地「動手動腳」。王金蓮園長說,「肢體語言也是表達內心感受的方式」;不過,在孩子彼此不熟悉又不擅表達時,很容易產生爭執,所以要教孩子有事要用說的,不能動手,學習合宜的語言表達,才能讓自己的需求清楚被理解且被滿足。

孩子透過一次又一次地以口語與他人互動,有了好的學習經驗與成就感,更願意與他人互動,將從中學會更好的方式表達自己,並讓表現更加得體,為人際關係加分!

★原文刊載於2018年1月號《媽媽寶寶雜誌》371期
★延伸閱讀:口語表達力‧讓孩子侃侃而談
★延伸閱讀:教導幼兒正確表達情緒
★延伸閱讀:有情緒問題時.主動求援+積極治療
★延伸閱讀:幫助寶寶情緒平穩發展
★延伸閱讀:掌握4大心法.打造好情緒寶寶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
★本文由《媽媽寶寶雜誌》授權刊登,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