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行走
-
罹患心房顫動中風機率高5倍! 醫師:自行停藥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6867歲林先生4年前因心房顫動引發中風,規律服藥及復健後已能順利行走,最近他自行減藥之後,不到1週就感到頭暈和肢體無力,就醫檢查發現梗塞性腦中風復發。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心臟內科王壹醫師指出,心房顫動的病人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倍,自行停藥或調整劑量將使病情惡化,增加中風或死亡風險。 -
秋老虎發威氣溫居高不下! 遠離熱傷害「藥」特別小心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107在高氣溫、高濕度的環境下,當汗水無法順利排出體外,或體內缺水而導致排汗散熱不足,會讓體感溫度隨著上升。若有服用利尿劑、抗精神病藥劑、抗組織胺、抗乙醯膽鹼等藥物的民眾,此類藥物會引起血管收縮,抑制排汗,降低散熱的功能,進而增加熱傷害發生的機會。 -
《醫道:俠骨柔情》見證慈濟骨科 30多年人本醫療理念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4264大林慈濟醫院日前發表《醫道:俠骨柔情》新書會,大林慈濟醫院副院長陳金城表示,此書內容具體記載慈濟骨科30多年的發展史,見證從花蓮到大林,老、中、青、幼4代的骨科醫師的人本醫療理念。從台北遠到的患者朱女士特別現身感謝醫療團隊,她含淚表示,30多年的病痛在大林被治好,人生彷彿重新開機,充滿希望。 -
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中風機率增 醫師教你10招應對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0203當你感到心臟不規則跳動、而經常是快速的跳動,要注意可能是心房顫動引起的心律不整找上門!一旦心臟科醫師告訴你罹患心房顫動,請不要掉以輕心,因為心房顫動會增加血栓生成的風險而引起中風以及可能導致心臟衰竭和其他相關併發症,這是一個絕對需要醫療介入的疾病。 -
孩子常跌倒不愛跑跳竟是扁平足 未及早治療恐走路困難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13孩子的生長狀況向來是父母最擔憂的事,若肢體發育的過程中有問題或有先天性疾病而不知、錯過黃金治療期,可能會讓孩子在未來承受生活上的不便。恩主公醫院復健科薛千川醫師說明,30%的孩童有足部問題,其中最常見的是扁平足,若沒有在兒童時就接受治療,可能會造成行走上的困擾。 -
遛狗無牽繩頻釀意外 北市動保處:遛狗前記得安全防護
健康養生 / 寵物健康3629許多飼主常常認為自家狗狗乖巧聽話,在外出時放牠自由行走,未繫牽繩或安全防護措施,但意外就是這樣造成。北市動物保護處統計,今(112)年截至7月31日止,已經查獲102件飼主在溜狗時未提供適當防護措施的案件,其中41件更因狗狗未繫牽繩而發生追逐其他犬隻或攻擊人的衝突事件,飼主甚至因狗狗咬傷人而被告。動保處呼籲,寵物外出一定要繫妥牽繩,除可保護動物及他人,更可避免被裁罰。 -
罕病天價藥1劑4900萬元 首例核准未滿6個月嬰兒受惠
醫藥衛生 / 全民健保166健保核准了史上最貴的藥物「罕病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基因治療針劑」,由瑞士藥廠諾華研發的「諾健生(Zolgensma)」打1針終身有效,但費用高達4900萬元天價。 -
孩子步態不穩小心是扁平足! 物理治療師公開3招預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020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復健科黃尚阡醫師表示,兒童的足弓約在2至6歲開始發育,最晚在10歲前發育完全,過程中家長可多觀察留意兒童的平衡與行動能力、觀察及追蹤足弓的形成,多使用環境刺激、安排足部訓練,都能幫助兒童足部肌肉發育、增加足部穩定性,及早發現、即時預防與治療都能降低形成扁平足的機率,早期介入治療對於扁平足兒童的行走狀態與能力更是至關重要,可預防兒童功能性扁平足問題並促進足弓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