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栓塞
-
31歲男反覆血栓、心肌梗塞 竟是罹罕病血小板增多症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48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內科主任王宇澄表示,患者到院時發現其右冠狀動脈嚴重血栓,住院期間經過多次血栓抽吸術治療,並使用多種藥物,方才穩定病情。由於病患年輕,且大量心血管血栓的表現並不尋常,於是安排抽血檢查,發現其血小板數目高達57萬/UL(正常值為15萬~45萬/UL),超出標準太多,便轉介至血液腫瘤科進一步檢查。 -
60歲以下女性打AZ難排除血栓風險 李秉穎:利大於弊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20歐盟藥品管理局昨(7)日給予報告,歐盟施打約3,400萬劑牛津AZ疫苗,發生169件罕見血栓事件,無法排除與疫苗關連性,大部分個案都是60歲以下女性,多在接種疫苗2周後出現身體不適;今(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臨時召開記者會回應,評估接種疫苗仍利大於弊,不影響國內AZ疫苗接種政策。 -
圖解巴塞隆納肝癌分期 徹底了解肝癌治療策略
癌症新知 / 肝癌4108黃怡翔主任說明,肝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需要利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等影像工具才能夠發現。腹部超音波是不具放射線的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便利性高,能揪出小於1公分的腫瘤,是偵測肝癌的利器,建議高風險族群要定期追蹤,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 -
張上淳證實新冠增加血栓風險 武漢再傳疫情缺乏群體免疫恐成關鍵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360張上淳表示,因中風再次住院病患年約70多歲,目前仍在醫院治療,台灣類似案例不多,440例患者中大概僅2例有類似情況。陸續有相關資料出來,新冠肺炎可能增加血液血栓風險,提高腦中風危險,但台灣新冠肺炎中高年紀患者不多,慢性病多是糖尿病與高血壓,比較厲害的心血管疾病個案沒有特別多。 -
嬰兒、孕婦死亡率高 衛福部照護網降低高齡產婦風險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295根據衛生福利部最新統計,107年嬰兒死亡率達4.2(每千名活產)、孕產婦死亡率為12.2(每10萬名活產),雙雙創下10年紀錄新高,原因應與高齡孕產婦逐年增加有關,婦科醫師提醒,想生育的夫妻應該趁早受孕,才能降低風險。 -
重訓只練上半身不練腿力 專家:錯誤健身反傷身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5580臺科大電資學院團隊開發「智慧教練」動態影像捕捉分析系統,經測試100名大學生後發現,8成大學生動作錯誤,不僅增加腰背與膝蓋負擔,長久下來恐致運動傷害,還會造成髖關節外擴,甚至骨頭錯位,體態越練越糟。 -
天熱引發心肌梗塞 林俊立醫師教民眾預防保健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27財團法人台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特別邀請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主治醫師林俊立,與民眾主講「酷暑下的冠心病與心因性猝死」,帶領民眾進一步了解冠心病(冠狀動脈心臟病)的急性心絞痛、心肌梗塞,甚至猝死病的發生原因,以及如何維護心臟健康。 -
突發性耳聾治療成效因人而異 中醫治療新選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767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林政憲表示,突發性耳聾的定義為病人在3天內突然聽力受損,純音聽力檢查中連續3個頻率平均聽閾值喪失大於30分貝。大多數病患除了聽力減退之外,還合併耳鳴、眩暈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