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外科
-
三高族注意! 主動脈瘤破裂恐成體內不定時炸彈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10賴韋良醫師解釋,腹主動脈瘤的產生,除非發生破裂,感到突發性的劇烈疼痛或休克、意識改變等,否則通常不容易發現,故當主動脈瘤破裂,需立即緊急治療。根據統計,目前宜蘭地區每年約有20個案例是因為主動脈瘤破裂而就醫,通常為60歲以上的三高族群為高危險群。因此建議有三高病史的病人,除了規律服藥、定期接受追蹤之外,也要定期健檢,並建立每日量測血壓的習慣,積極控制血壓、血脂與血糖值。 -
肢體鈍挫傷不可輕忽 嚴重者可能面臨生命威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423衛生福利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事故傷害死亡率位居第6名,其中1至24歲為事故傷害死亡年齡層首位。奇美醫學中心外傷科主治醫師葉敬淳表示,肢體鈍挫傷的臨床表徵並非尋常,醫師與傷者必須特別留意臨床變化,有可能是合併存在血管傷害的危險訊號,儘早發現血流不足的症狀與重建血液循環通道至關重要,且將是能否成功挽救肢體的關鍵。 -
親友治療靜脈曲張下場慘 新式手術助男子突破心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352書田診所靜脈血管外科主任游堂振說明,個案主訴朋友曾接受過傳統雙側下肢大隱靜脈曲張的手術,但是術後雙腳的脹痛麻木是相當不愉快的經驗。另外,家人也曾因為浮腳筋的問題接受過第1代靜脈腔內雷射封閉術,能量與溫度都極高,雷射四散放射也不穩定,造成靜脈血管暴破出血,周遭組織同時受創。術後下肢大小腿瘀青一大片接連不斷,靜脈的周邊組織腫脹,術後經驗也相當辛苦。上述親友的案例讓他沒有勇氣接受手術治療。 -
少見動脈心臟繞道術逆接 拯救複雜血管阻塞患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092張燕表示,長期脂肪形成的堆積物或斑塊剝落堆積在血管中,以及粥狀動脈硬化、狹窄都是導致動脈血管阻塞的原因。當阻塞發生時會有心絞痛、胸悶、心跳加速、喘、呼吸困難、頭暈、盜汗或臉色蒼白,以及疲倦、虛弱、焦慮等症狀。動脈血管阻塞的情形不一定相同,有人甚至不會有明顯症狀,就像洪先生一樣,等到喘不過氣時,血管已嚴重阻塞。 -
廔管阻塞洗腎卡關 未立即疏通恐釀腎衰竭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96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血管外科主任、台灣血管通路健康協會理事劉殷佐說明,血液透析使用的動靜脈廔管(俗稱廔管)對腎友們相當重要,若沒有順暢的通路,便無法順利完成治療,會造成毒素長期累積在體內,出現急性腎衰竭狀況,影響生命安全,所以也被稱為腎友「生命線」。 -
撕裂胸痛不可大意 非典型主動脈剝離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849徐展陽表示,急性主動脈症候群的表現,多半是撕裂般胸痛,伴隨血壓飆高、胸悶、冒冷汗、下肢無力、暈眩,甚至昏迷等症狀,其存活率與手術介入時機有絕對的正相關。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若未即時治療,有50%會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高血壓、先天主動脈狹窄、懷孕期、胸部曾外傷,或某些罕見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患者,都是急性主動脈症候群高風險族群,一旦確診,緊急外科手術的介入治療是唯一讓病患存活的方式。 -
胸主動脈瘤剝離壓迫返喉神經 導致喉嚨沙啞聲帶異常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818主動脈瘤是指主動脈壁異常膨大,由於人的血管由內膜、中膜和外膜所構成,而主動脈是人體最大的血管,當血管內膜異常變大,導致管壁變薄,就如同吹氣球一般,膨脹到一定程度便會破掉,若無及時處理,恐有致命之虞。 -
急性心肌梗塞分秒必爭 葉克膜從鬼門關搶救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1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指出,彭先生本身患有川崎氏症,平時有規律服藥,2年前也曾因急性心肌梗塞置放支架,日前至埔里拜訪朋友,早上起床時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友人發現緊急將他送往鄰近醫院CPR加電擊,但生命徵象仍極度不穩定,便立刻聯絡亞大醫院心臟血管團隊,並備好葉克膜,到院後立即施作心導管手術及重建冠狀動脈血流,總算救回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