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管內科
-
31歲女子孕後常喘不過氣 因胃痛急診意外發現心衰竭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533李小姐今年初生產第3胎,自覺產後走路經常喘不過氣,枕頭要躺很高才睡得著,卻一直找不出原因,原以為是體重控制不當或缺乏運動所致,直到某日胃痛送急診,照了X光才發現心臟肥大,轉介至心臟血管內科後,經雷孟桓醫師和陳韋成醫師確診為心衰竭。 -
婦人心跳伴隨心雜音 雖為良性瘤卻暗藏致命風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924賴韋良表示,陳婦的心臟腫瘤屬於黏液瘤,大小約為5 X 4公分,雖然是良性腫瘤,但位於左心房中,加上質地脆弱,因此腫瘤越大,對全身性血液循環造成的阻礙也越大;若是瘤體碎片造成血栓引起體外循環的栓塞,都有可能導致病人隨時暴露在中風、器官缺血或休克致死的風險中。 -
癌友常見心臟毒性問題 抗癌護心如何同時並進?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6024現年45歲的劉小姐於105年時確診乳癌,在醫師眼中,她是個會規律回診的好病人,不僅依照指示用藥,也積極配合化學和標靶治療,1年後腫瘤控制良好,也逐漸擺脫化療造成的不適症狀,重返職場。 -
日夜溫差大測量血壓不馬虎 專家提出722建議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76血壓非常容易變動,可能因活動、氣溫、心情等多種刺激變化,日本高血壓學會(日本高血圧学会)建議,1天最好在早與晚分別量1次血壓,早上是在起床1小時內,小便後、服用血壓藥、吃早餐前,測量前先平心靜氣坐著1至2分鐘,晚上則是在睡覺前,同樣測量前平心靜氣坐著1至2分鐘。 -
心臟衰竭患者適合運動嗎? 醫:心肺復健運動不可少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3130由物理治療師教導緩和、漸進式運動,從在床上運動開始,逐步進展為坐、站、行走甚至爬樓梯。避免病人因臥床太久而肌力萎縮或併發肺炎。同時衛教病人與家屬運動的好處,以及回家後如何安全的進行運動。 -
輕忽小感冒 妙齡女併發心肌炎險送命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685心臟血管內科醫師陳韋成表示,楊女感冒數日,因感覺胸悶、噁心想吐、肚子悶痛才再次至醫院就醫,經抽血檢查,發現心臟酵素過高,合併有心律不整的狀況,便建議轉往羅東博愛醫院接受治療。 -
高血脂控制總膽固醇就好? 壞膽固醇是致「命」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619根據最新《2019歐洲心臟學會治療指引》建議,高風險病人應積極管控血脂,如果為極高風險族群,壞膽固醇數值目標應從70mg/dL降低至55mg/dL。極高風險族群如已接受史他汀類藥物治療,2年內仍發生第2次心血管阻塞,則需更嚴格控制在40mg/dL之內。 -
大腿血栓腫痛 致命血塊一旦造成肺栓塞恐致命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700化解血栓傳統且保守的方式為口服藥物溶血和施打溶血針,但沈男的血栓服藥後3周都未見改善,醫師擔心血塊硬化流至肺部造成肺栓塞危及生命,當機立斷採取更積極的做法。在心臟血管內科副院長雷孟桓、主任許育誠的支持下,緊急引進器械取栓設備,以器械深入體內抽取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