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血壓升高
-
冷氣團發威温差大 這些人禦寒措施沒做好恐心臟病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王宗道建議,中老年人應養成測量血壓的習慣,早晚均需測量,最好各測量2次,中間隔10分鐘,等於1天量4次血壓,這樣數值才較為客觀、準確。一般建議,血壓應低於140/90,如果血壓超過180/110,就應立即就醫。 -
高血壓患者做好自我管理 遠離併發症有訣竅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63林清煌提醒,高血壓的症狀並不明顯,民眾若時常感到頭暈脹痛、易倦怠,就可能是警訊,需要進一步量測血壓,並尋找可能導致血壓升高的病因。若家族有高血壓病史,建議40歲以上民眾養成量血壓的習慣,隨時追蹤自己的血壓變化。 -
不讓糖飲影響孩子健康 北市校園改販售國產豆奶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2465國民飲食指標手冊建議,每日的添加糖攝取量不宜超過總攝取熱量的10%,但根據2013至2016年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顯示,有36%國小生、49%國中生、48%高中生每天皆攝取1次以上的含糖飲料。許多研究指出,攝取過多糖分易增加疾病罹患風險,如免疫力低、血糖不穩、蛀牙、長青春痘、肥胖,甚至造成血壓升高、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亦會導致情緒波動大、專注力及學習力下降。 -
身體微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缺氧 血壓升高恐是代償反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5992暢銷書《優氧》作者張安之指出,動脈就像馬路底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如同家裡水龍頭的小水管,大動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廚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麼暢通也無濟於事。身體的血液從心臟出來,經過動脈接到微血管,再經由靜脈回流至心臟,身體的每個細胞透過微血管獲得所需的營養和氧氣,也透過微血管將身體的代謝廢物送走,這個現象稱為「微循環」。 -
呼吸中止造成身體缺氧 恐致血壓飆升加重心臟負荷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52國立陽明大學內科學科教授、臺北榮民總醫院心臟科主治醫師常敏之指出,該患者確診為高血壓後,曾使用鈣離子阻斷劑治療,回診追蹤卻發現血壓未獲得穩定控制,進一步詢問睡覺時是否有打鼾狀況,以及白天是否容易打瞌睡,並轉介至睡眠中心進行24小時血氧監測。 -
恰特草假冒成茶葉躲查緝 上癮過量恐要人命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606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表示,「恰特草」(學名Catha edulis),有「東非罌粟」之稱,又名「巧茶」、「阿拉伯茶」,是原產於非洲和阿拉伯半島的開花植物,曬乾後外形像茶葉,讓人誤以為吃了沒關係,但吸食過量仍會中毒致死。由於「恰特草」效果與安非他命類似,長期使用很容易成癮,嚴重危及健康。 -
高血壓用藥仍起伏不定 導管治療有助穩壓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773台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台灣20歲以上成年人當中,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國內目前有近500萬名高血壓患者,卻有3分之1不知道自己血壓偏高,即使得知罹病,能妥善控制的患者比例僅3至5成。 -
三高族群年輕化 早晚量血壓防中風突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708近日強烈冷氣團報到,氣溫下探10度,天氣冷、溫差大正是中風的好發季節,羅東博愛醫院在去年12月初接獲2名未滿30歲年輕男性因中風而送醫的案例,醫師提醒,近來國人飲食和生活習慣不佳,中風已非老年人專利,年輕人亦有可能遭中風突襲,定期量血壓是掌握身體狀況的不二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