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臺北榮總
-
驚!打肉毒竟中毒 醫美療程10大注意事項非知不可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636台灣美容外科醫學會理事長楊國輝醫師說明,肉毒桿菌最初被用來麻痺眼外肌以矯正兒童斜視,近年來才開始用於改善眉間皺紋,逐漸成為主要醫美療程。肉毒桿菌素本身是經過純化的物質,不含任何細菌體,所以不會感染,引發疾病,相當安全。 -
陽明大學與榮總舉辦研發成果媒合會 促進產學交流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65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助理教授賴穎暉、振興醫院耳鼻喉部暨聽覺醫學中心主任力博宏、中央研究院資訊科技創新研究中心副研究員曹昱,透過人工智慧技術提出具備情境感知之噪音消除架構,進而提升使用者於噪音情境下的聆聽品質;由臨床試驗結果發現,提出之系統能顯著的改善使用者於噪音下的語音理解力表現。 -
創60年院內新紀錄 臺北榮總首例小腸移植成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205臺北榮總創下建院60年來新紀錄,完成第1例小腸移植案例,移植團隊兒童外科醫師蔡昕霖表示,小腸移植是所有器官移植中最複雜且艱鉅的治療,每年全世界執行的個案數目總合約為100例,遠低於其他器官,主因在於受贈者嚴格的篩選條件,以及醫療團隊執行的能力與規模。 -
無線膠囊食道酸鹼值檢查 讓胃食道逆流治療更精準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61健保資料顯示,近3年來,每年胃食道逆流患者人次逐年增加,從105年61.6萬人次,成長至107年76.6萬人次,北榮內視鏡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這與3餐不定時、壓力沉重有關。 -
男子進食困難體重急降 就醫檢查發現食道遲緩不能症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767臺北榮總內視鏡診斷與治療中心主任盧俊良表示,食道遲緩不能症是種少見的食道蠕動功能異常疾病,其病因不明,推測可能與病毒感染相關。致病機轉為食道肌肉收縮功能喪失與下食道括約肌放鬆失能。初期症狀為偶有逆流,經過數個月至數年逐漸進展為吞嚥困難與胸痛,嚴重時則會進食後嘔吐並伴隨體重減輕等情形。此一疾病臨床症狀變化速度慢且類似胃食道逆流,經常造成誤診,需要進行一系列完整的檢查方能確診。 -
學齡前中毒占5分之1 居家慎防這些危險物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374臺北榮總臨床毒藥物諮詢中心舉辦「108年居家中毒研討會」,發表「國內學齡前兒童中毒的現況與未來」、「小兒異物吞入的處置」、「致死性兒童毒物」、「玩具及生活用品中潛在毒物的危害」、「乾燥劑的危害與家庭清潔劑的危害」等研究成果。 -
化療注重癌因性疲憊 有助卵巢癌患者預後改善
兩性關係 / 女人幫2593根據最新癌症登記報告,2016年我國新增1507名卵巢癌患者(不含原位癌),造成656人死亡,超過74%患者接受化學治療,卻在治療過程中受各種副作用影響,生活品質與體力嚴重流失,無法如期完成整個療程。 -
模擬遊戲助醫病溝通 患者選擇療程不盲目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804臺北榮總教學部臨床技術訓練中心主任楊盈盈說明,傳統醫病溝通以衛教單張、照片及影像為主,無法讓病人及家屬有系統且詳細地了解治療選項及優缺點,相較之下,「延展實境疾病決策及衛教輔助工具(XR Aids)」讓當事人處於遊戲中,身歷其境,能夠快速且充分得知治療細節及後續照護,讓醫病溝通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