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臨床心理師
-
跟人講話便心跳加速冒冷汗 10分之1兒少有社交焦慮症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426網路上有不少人說自己時常有社交恐懼症,對於需要與人相處互動的環境感到憂慮,不論時間長短,甚至會避免與人講電話,要求用文字對答。台北市立聯合醫院表示,焦慮症是兒童青少年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之一;過往研究顯示,將近10分之1的兒童青少年有社交焦慮症,而近年來「社恐」這個詞更是在網路上廣泛流傳,指的正是這些深受人際關係壓力所苦的孩子們。 -
年輕人心理健康支持8月1日上路 把握3次免費心理諮商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13憂鬱症被WHO視為頭號殺手之一,同時有年輕化趨勢,萬不可輕忽。衛福部與7大學協會(台灣精神醫學會、台灣精神科診所協會、中華民國臨床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臨床心理學會、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台灣諮商心理學會及台灣輔導與諮商學會)規劃「年輕族群心理健康支持方案」並將在8月1日上路,鼓勵有需求的15到30歲年輕朋友求助,並且有專網介紹資源如何取得,加強心理諮商與精神醫療資源的可近性、建立正確就醫觀念。 -
3成高中職生看過「18禁」 逾百名兒少在社群傳私密照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906社群網站興起,不少網路笑話時常說「臉書是老年人使用的玩意」那麼年輕人都用什麼呢?近期多起兒少因手機使用與家長產生衝突的新聞,顯見父母正面臨數位時代教養的新挑戰。家扶基金會近日公布最新《兒少網路社群使用習慣調查》,問卷回收16,678份,結果發現,「影音社群」受到台灣兒少的歡迎。
-
初入職場適應不良?心理師授4妙招 助新鮮人增自信心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4286不少準新鮮人初踏入職場後,容易因上述因素造成焦慮、憂鬱、睡不好等症狀,還可能用暴食、飲酒等不健康的行為試圖因應壓力。這些狀況不僅影響身心健康,也會干擾工作表現,陷入惡性循環。 -
看到孩子就想哭怎辦? 韓國心理師給媽媽的心靈處方箋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5146近年母親的心理健康議題受到格外重視。對母親來說,孩子是甜蜜的負擔。但不少母親自訴「白天看到孩子就想哭。」這是怎麼回事?當然更多媽媽以為「自己為了顧孩子,日子已經過得狼狽不堪,仍顧不好。」 -
丈夫該當神隊友!緩解婆媳之間問題 臨床心理師給建議
醫美減重 / 心靈成長3022農曆春節即將到來,不少新婚夫婦擔憂的時候來了!在台灣的春節,常見到一個景象:媳婦在廚房忙得半死時,老公卻在旁邊睡覺、看電視,袖手旁觀。另外,爆料公社曾有媳婦疾呼「我的婆婆要我煮N道年菜,不能買現成的」讓網友直呼「你用洗衣粉當鹽巴撒好了」。可見在東亞社會,公婆與媳婦的關係相當緊密,時常產生摩擦,如果住得很近或同住,婆媳糾紛就更嚴峻了。那麼,該如何增加雙方溝通與體諒,如何化解矛盾呢? -
不是醫生也能成為無國界醫生成員 揭開無國界醫生面紗
醫藥衛生 / NOW人物3186不少人從新聞或影劇,多少知道台灣有些醫護人員會在戰場進行急救傷患的任務,例如《麻醉風暴2》主角蕭政勳(黃健瑋飾)前往約旦前線進行急救任務。現實生活中,大家經常聽過有不少醫師會前往戰線進行醫療與急救任務。 -
近2成兒少害怕「特殊需求兒童」 有8成願與他們交朋友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460近期發生妥瑞兒看電影,因為不時發出聲音被喝斥的新聞;以及有唐氏症的孩子買炸物卻挨罵等新聞引發爭議;另北一女全盲學生帶動唱、罕病兒獲總統教育獎等事件感動萬人,顯見社會大眾對特殊需求兒少的高度關注。家扶基金會公布最新《友善共融:兒少相處問卷調查》,對於特殊需求兒少,約3成兒少有負面觀感,超過9成在態度、行為受家長影響。兒童權利公約(CRC)指出,每位兒少都應受到公平對待,然而歧視卻經常發生在特殊需求兒少生活中,不但影響心理健康,也讓其身處不利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