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腦血管疾病
-
搶救腦中風分秒必爭! 健保署祭出獎勵推跨院合作計畫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594健保署於7月起實施「主動脈剝離手術及腦中風經動脈取栓術病人跨院合作照護計畫」,透過實際獎勵,讓各級醫療院所轉介更為順暢,預估今年成功救治腦中風患者人數,要比去年增加900多人,主動脈剝離患者則增加40多人。 -
眩暈耳鳴同時出現?醫揪常見病因 末梢血循不良恐禍首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6238邱紹洲藥師說明,循利寧內含銀杏葉萃取物,最主要的活性成分是類黃酮素,作用在促進末梢血液的血流,改變紅血球的變性能力,血球彈性變好,血流就會比較順暢,能幫助血液裡的養分順利送達到身體各個組織細胞,包含腦細胞、末梢細胞,促進腦部血管、微細血管如內耳細小血管的通透性,促使血流順暢,也能避免暈眩耳鳴症狀,也對於改善腦部記憶力有助益。 -
最新國人10大死因癌症連42年居首 新冠肺炎降至第6位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13730衛福部今(17)日公布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112年死亡人數死亡人數20萬5,575人,較111年減少2,863人,主要因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死亡人數減少,111年新冠肺炎名列死亡排行的第3名,112年則降至第6名。 -
三高慢性病奪走近7萬人性命! 落實3件事有助逆轉疾病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945國民健康署宣導,民眾要預防三高,應從源頭做起,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含戒菸、節酒、健康飲食及規律運動,定期健康檢查及異常追蹤,才能及早控制慢性疾病的發生。 -
腦中風復發栓塞處太深治療棘手 採1療法順利放上支架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404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放射診斷科醫師陳啟仁表示,有腦中風病史的病人,再發生腦中風的機率比一般人高10倍,頭頸動脈狹窄程度若大於70%,也有再中風的可能。顱內血管嚴重狹窄,且經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會建議考慮以支架治療,大幅降低再中風的機率。 -
空汙對心血管有害 PM2.5太超過心血管疾病住院風險增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007空氣汙染會對人體造成嚴重的危害,1項由哈佛大學陳曾熙公衛學院所主導的最新研究發現,人體長期暴露於細懸浮微粒(PM2.5)可能會提高老年人因心血管疾病住院的風險,該研究於今年2月發表在《英國醫學雜誌》上。 -
吃藥竟讓人高血壓變成低血壓? 醫曝低血壓症狀及緩解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452350多歲男性因高血壓服藥1年多,血壓控制良好大約126/80mmHg,但是最近回診時發現血壓偏低,收縮壓在96至100mmHg上下,自述最近2星期容易感覺頭暈疲倦,尤其是姿勢改變時,檢查顯示無貧血,神經學檢查也無異狀,且心電圖正常,查閱藥歷發現患者近幾個星期,因為攝護腺肥大,有服用改善排尿的藥物,判斷是藥物所引起,於是將3種降血壓的藥物減少1種,1星期後追蹤血壓約為122/82mmHg。 -
先心梗後中風!4旬病人走2次鬼門關 北醫附醫成功搶救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71關於病人先後歷經心肌梗塞、缺血性腦中風的急重症考驗,北醫附醫神經內科主任李薰華解釋,缺血性腦中風與心肌梗塞均為血管疾病,心肌梗塞是心臟血管阻塞,缺血性中風是腦血管阻塞。根據研究,病人若有缺血性心臟病或冠狀動脈疾病,發生缺血性腦中風的機率較一般人高出2到5倍;若病人年紀輕輕就出現缺血性中風的症狀,也要特別注意是否有心臟相關的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