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腎臟科
-
害怕疝氣手術陰囊不保 老翁下體腫如哈密瓜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527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指出,治療疝氣,並不會切除陰囊,而偏方通常含有來路不明的傷腎成分,損及腎臟功能,「手術是治癒疝氣的唯一方法」,建議患者及早就醫,避免小病拖成大病。
-
8月迄今熱傷害急診暴增 騎單車也可能中標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310衛福部疾管署「即時疫情監測及預警系統」通報就醫資料,8月迄今,熱傷害掛急診個案暴增,所謂熱傷害可分為熱痙攣(Heat cramp)、熱衰竭(Heat exhaustion)及熱中暑(Heat stroke)。
-
泡泡尿成因多 出現水腫、血壓升高應就醫檢查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56如何判斷是否有蛋白尿?郭依婷說,可以先用尿液試紙做初步篩檢,報告的「+」數或含量愈高,表示尿中的白蛋白愈多;但因尿液試紙的測定會受到當次尿液濃度影響,若複檢結果一直都有蛋白尿,則應至檢測1天的尿蛋白排泄量,正常狀況1天不應超過150至200毫克。 -
洗腎沒有回頭路 慢性腎臟病六大症狀莫輕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66一旦到了末期,腎臟病人只有洗腎與換腎兩條路可選,一旦洗腎,終身洗腎,影響生活品質,且花費許多時間與金錢。至於換腎,機率極低,不少人等到最後還是得洗腎。 -
血壓控制在理想範圍 有助遠離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604為了解台灣老年人理想的血壓標準,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腎臟科主治醫師陳永泰與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唐德成所帶領的研究團隊,針對台北市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研究分析,追蹤128,765位65歲以上的老年人,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的理想血壓為收縮壓介於110至139毫米汞柱,舒張壓介於40至79毫米汞柱。收縮壓若超過140毫米汞柱,會增加7至25%的死亡風險,及10至33%的心血管疾病相關死亡風險;收縮壓如果低於110毫米汞柱,亦會增加12%的死亡風險。 -
門診植入腹膜透析導管 洗腎患者新選擇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74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腹膜透析主任林軒任表示,洗腎患者只能選擇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前者必須每周三次、花費12小時至醫院洗腎,後者則在家裡操作,晚上睡覺前將導管接上機器,機器於睡眠時即可自行更換透析液,早晨起床後移除導管接口。 -
幼兒洗腎率增 先天性腎臟及泌尿道異常居多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957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兒童腎臟科主任林清淵今天公布「台灣兒童慢性腎臟病主因及現況趨勢」報告,他表示,先天性泌尿道異常可以用超音波篩檢,早期發現,及時矯正治療;腎絲球炎則可透過尿液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家長應提高警覺。 -
皮膚癢到受不了 竟是腎臟病在作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054台北慈濟醫院腎臟透析中心主任郭克林表示,腎臟病友常因尿毒素及鈣缺乏、磷過高,刺激中樞神經或副甲狀腺,而引發皮膚癢;再者,腎臟病友多數是中老年人,其皮膚本來就較乾燥、角質化明顯,且皮脂腺會隨年紀增長而漸漸萎縮,汗腺分泌代謝也不佳,產生電解質異常,刺激皮膚造成慢性發炎搔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