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肌肉量
-
講座報名/老人肌少症問題多 劉伯恩教長輩體重管理
醫藥衛生 / 名家開講4417劉伯恩醫師指出,銀髮族追求健康的體態,首要目標應是提高自身的肌肉量,因為肌肉流失容易導致跌倒、起身困難、膝蓋受傷、免疫系統降低等情形,也會造成生活上的種種困擾。那麼銀髮族在生活飲食上面,該如何增加和維持肌肉量?做甚麼運動能有效改提升肌力?都是很重要的課題。 -
每日散步健走就健康? 醫:沒負重躲不了肌少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992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竹東分院院長詹鼎正表示,自50歲開始,人體肌肉逐年流失,年齡越大情況越嚴重,據統計,台灣肌少症盛行率達10%,約有近30萬人罹患肌少症,80歲以上男性可能高達3成以上。 -
重訓後動脈反而硬化? 原來少了這個關鍵步驟
醫美減重 / 運動健身4807林美秀醫師解釋,重訓後肌肉會變緊繃、彈性變差,若沒有按摩疏通,血液會不流通、循環變差,心臟供應血液時就會太費力,進而影響心肺。她建議,運動後一定要按摩放鬆肌肉,以恢復原本的彈性,半年後再來檢查血管硬化狀況是否改善。張董聽從囑咐2、3個月後,再次追蹤動脈硬化數據,果然又回復以前的數值。 -
抗癌補充體力只喝精力湯 熱量攝取不足恐阻礙治療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472中國醫藥大學新竹附設醫院營養師王依屏表示,許多癌友對於「吃」無所適從,存有許多迷思,例如,不能吃得太營養,如果太胖會讓癌細胞吸收營養跟著壯大。此外,國人常認為湯才是營養最精華所在,因此只喝湯來補身體,但不吃魚肉或雞肉,體重就會快速下降,且肌肉量越來越少,讓抗癌之路更難行。 -
鍛練身體有益健康 只要開始80歲都不嫌晚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247英國研究人員在1次重訓課程前後的48小時內,對2組受試者進行肌肉檢測(可幫助診斷是否有肌肉病變),1組是70至80歲從未運動鍛練的男性,另1組年齡相同但經常接受運動鍛鍊。在重訓課程之前,受試者皆被給予放射性標記物,以了解蛋白質在肌肉中的變化。 -
骨鬆與肌少症是常見共病 專家建議老年人多做這些阻力訓練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164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60歲以上人口中,有16%罹患骨質疏鬆症,同時又伴隨其它疾病,1年內的死亡率高達20%。大林慈濟醫院骨質疏鬆症防治中心主任謝明宏指出,骨鬆患者不僅要持續用藥,還需配合運動,多曬太陽,才能降低骨折風險。 -
預防肌少症侵襲 優質蛋白質攝取與阻抗運動是關鍵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061國立陽明大學高齡與健康研究中心主任陳亮恭指出,骨骼肌肉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少,年過40歲,肌肉量會以每10年減少8%的速度流失,過了70歲,流失速度更快,幾乎每10年減少15%。 -
身體微循環出現障礙導致缺氧 血壓升高恐是代償反應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195暢銷書《優氧》作者張安之指出,動脈就像馬路底下的大自來水管、微血管如同家裡水龍頭的小水管,大動脈固然很重要,但如果廚房的小水管堵住了,就算大水管再怎麼暢通也無濟於事。身體的血液從心臟出來,經過動脈接到微血管,再經由靜脈回流至心臟,身體的每個細胞透過微血管獲得所需的營養和氧氣,也透過微血管將身體的代謝廢物送走,這個現象稱為「微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