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損
-
先天性心律不整造成的嬰兒猝死 恐與基因突變有關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135最新出爐1份荷蘭研究,2月發布於《國際鑑識遺傳學期刊》(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 Genetics),研究針對102名荷蘭猝死嬰兒案例進行基因檢測,發現有近6成(58.8%)的案例帶有導致心律不整的基因變異,其中有3個基因是首次被發現,有7個基因在此研究中首度證實有關聯性。 -
植入人工耳蝸擺脫助聽器 聽見外界自然聲音如獲新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355台中慈濟醫院耳鼻喉部主任吳弘斌表示,人工耳蝸為昂貴的儀器,除了需經驗豐富的專業團隊執行手術,還需要善心人士的捐贈,目前健保僅補助一側電子耳,另一側由慈濟基金會補助,幫助小朋友能順利學習與生活。 -
熬夜追劇突然聽不見? 換2副耳機也沒用原來耳中風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912小靜因為工作壓力大,經常靠著追劇紓解壓力,每日通勤與下班後的時間,幾乎都帶著耳機、盯著螢幕沉迷在連續劇裡。直到上個月某日下班追劇時,突然發現左邊的耳機沒有聲音,連續換了2副耳機卻依然聽不見,讓她在緊張的心情下,趕赴急診掛號,經診斷為突發性耳聾。 -
嬰兒滿月前接受聽力檢查 先天性聽損可及早介入治療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2709為了避免錯失最佳治療時機,專家建議,新生兒應該在1個月大的時候就接受聽力檢查,任何1種聽力損失都應該在3個月之內被診斷出來,最好是在寶寶6個月大時就進行必要的干預措施。 -
長輩聽力受損置之不理 未來恐增失智症風險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693長輩聽力受損的狀況,恐怕比你想像中更嚴重。弘道老人基金會協助偏鄉長輩接受聽力篩檢,發現374位長輩中有聽力損失者高達7成,等於每10位就有7位聽不清楚,如果沒有盡快解決,還會增加3成的失智風險。 -
全台新生兒聽損比例高 及早治療避免發展遲緩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483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主治醫師暨北護聽語副教授翁仕明解釋,幼兒單側聽損最容易被忽略,由於雙耳聽力的補償作用,並不是全然聽不到聲音,需透過篩檢才可以及早發現。家長照顧聽損的孩子往往面臨較大的壓力,因為即便持續追蹤,稍有不留意,聽力就可能惡化;此外,如果不是在出生後就及時發現,可能導致語言發展遲緩的問題。 -
老年人聽力退化 失智風險高5倍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你家長輩也會看電視時,聲音愈開愈大聲?跟人講話時,總習慣重複別人的話?小心這些都是聽力損失的症狀,若不積極改善,可能提高失智風險。國外研究甚至發現,聽損老年人失智風險高出正常者5倍,醫師提醒,為人子女應多關心老人家聽力問題。 -
單側突發性耳聾聽力驟降 耳中風無預警報到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5871名年約26歲的李小姐於去年罹患突發性耳聾,導致左耳聽力急速下降,最初未察覺,某天遮住一邊耳朵發現兩邊聽力落差很大才趕緊就醫,經耳鼻喉科醫師判斷為耳中風。經住院接受類固醇注射、高壓氧及傳統針灸療法治療,無奈聽力並無好轉跡象,直到經友人介紹,採用山元式新頭針療法約1個月,聽力才逐漸恢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