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聽力退化
-
聽力下降以為老化!檢查竟揪出腫瘤 靠1手術成功移除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5067歲的李先生2年前開始有左耳聽力下降的情況,時常聽不清家人說話的聲音,原以為是年紀漸長所導致的老化性聽力障礙,因此並不以為意。直到半年前情況越發加重,甚至時常聽見「嗡嗡嗡」的雜音,加上四肢出現麻刺感,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品質,才輾轉來到台北慈濟醫院神經外科門診。透過小腦核磁共振檢查,徐賢達主任確認李先生罹患的是「聽神經瘤」,遂安排「耳朵後入路手術」將腫瘤移除,所幸他術後恢復狀況良好,耳朵不再聽到吵雜聲。 -
講座報名/重聽、耳鳴有苦說不出? 耳鼻喉專家授方法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447重聽要如何治療?關於耳鳴、暈眩等常見疾病,可以如何應對?李宏信醫師受財團法人臺北醫學大學校友會教育基金會、綠杏文化事業基金會、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的邀請,將於10月21日星期六下午,為現場民眾講解「聽力問題知多少?耳鼻喉科專家解析」。 -
老人重聽失聰耳聾有苦講不出 孤獨走進無聲寂寞的世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543資深耳鼻喉科醫師李宏信表示,隨著年紀增長,罹患重聽機率也會增加,如果發現有重聽現象,切勿抱持著治療無效的心態,而失去治療先機,建議就醫檢查,若出現聽力退化,及早發現及早服用藥物治療,是有治療及預防惡化的作用,目前有許多藥物之研發對預防重聽發生及惡化重聽的發生都是很有成效的。 -
台灣4成年長者失能性聽損!高於WHO統計 預防要趁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380根據PSA華科基金會2019年發布全台最大規模高齡聽力篩檢報告顯示,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約有40%為失能性聽損,遠超過WHO統計的33%!為讓聽力損失更容易被察覺,進而預防因聽力產生的失智症風險(*2020年刺胳針醫學期刊1項研究結果顯示,失智症的12大風險因子中,名列第1的就是聽力受損,占8%)。PSA華科基金會今年持續跟進WHO的聽力照護行動,將推出「華科搓手聽篩法」。 -
你的耳鳴可能不只是耳鳴 聽力障礙恐導致大腦退化失智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979老化是人人都抵擋不了的現象,外表的老化能透過保養品、美容療程延緩,但器質性老化對健康恐帶來嚴重後果,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年長者至少3成有聽力障礙,其中耳鳴更是常見的聽力問題,台灣耳鳴學會統計顯示,國人耳鳴的盛行率高達10到15%,大約300萬人有耳鳴困擾,倘若耳鳴持續超過1個月以上,不排除有可能是失智症的前兆。 -
網購詐騙多!名醫肖像遭盜用賣假藥 治療耳疾沒有仙丹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08李宏信醫師指控,有許多不肖業者盜用他的照片移花接木,將西醫治療藥物改成斗大的「草本藥物治療耳鳴」、「耳聾痊癒」等字樣,搭配一系列假案例,企圖藉此增加假藥可信度,販售給耳疾患者,但耳疾並沒有仙丹可以快速治療痊癒,舉例來說,突發性耳聾在醫學上的定義是指3天以內、連續3個聲音頻率發生超過30分貝聽力喪失的急症,需把握發病後的7天黃金治療期,拖愈久治療效果愈差,且治療方式是循序漸進,需經過醫師診斷給藥,並非來路不明的藥物就能治癒。 -
老人重聽從「高音頻區」開始退化 及時治療防失智風險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712聽力往往隨著年紀漸長而逐漸退化,中華民國防高血壓協會理事長、資深耳鼻科醫師李宏信表示,老年人重聽通常會從聽神經開始退化,先從高音區開始無法辨識,逐漸連中音及低音頻區也開始退化,才知道有重聽的病症,因為人說話都以低、中音的聲音來溝通。因為一直聽不清楚,可能會讓正常社交活動減少,進而降低認知功能,少了外在聲音刺激,大腦其他部位的活躍度也可能因此下降,因此容易引發失智症。 -
長者因重聽逃生不及送命! 醫示警:重聽非老年人專利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815重聽是否有前兆?李宏信醫師說明,民眾剛開始會有點聽不到高低音,像是別人在跟你說話,只知道對方在講話,但有些詞語卻聽不清楚,如高音處和低音處都有聽不清楚的情況時,就應格外注意;特別是當小聲的悄悄話聽不清楚時,就是聽力退化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