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聚會
-
偏鄉就醫不再舟車勞頓 長庚眼科巡迴車照護靈魂之窗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3303中央健康保險署李伯璋署長表示,經健保署資料庫分析發現,桃園市復興區居民的眼睛疾病,主要為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眼部相關併發症等,都需要專業的檢查設備以提供眼科專科醫師做判斷。由於當地目前缺乏這些設備,使得居民下山就醫的比例高達98%。 -
你也是高血壓族嗎? 1張圖教你判讀血壓測量值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02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壓日」,被視為隱形殺手的高血壓,近年已列入台灣10大死因之一。研究指出,台灣18歲以上成年人的盛行率約25%,平均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而45歲以下的發生率大約是7%,但隨著世代演變,比例有越來越高的趨勢。張耀庭指出,血壓是血液由心臟送出時在動脈血管內產生的壓力,當血流通過周邊小動脈時,若血管狹窄、硬化或肌肉收縮擠壓管壁,就會使血管壓力上升,形成高血壓。 -
疫情改變國人生活型態 「坐」困家中影響身心健康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670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表示,調查發現,坐著不動的民眾越來越多,超過4分之1受訪者待在家裡的時間變長了,每10人就有1人每日坐著時間超過12小時。 -
全球近半數人口封城中 詹長權:台灣應提前做好這些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48詹長權提出防疫最重要也最有效的事,那就是「避免群聚」、「保持安全距離」、「勤洗手」、「戴口罩」等,他說,這些事一點都不犧牲,是保護別人和自己,是非常驕傲的事。 -
社交距離公眾聚會指引原則 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080陳時中表示,即將宣告公眾聚會指引,大原則就是維持室內1.5公尺、室外1公尺人與人間隔距離,所有聚會場所包含餐廳等處,所有人都不應該近距離接近,必須保持安全距離。但如果在難以保持間距場合,例如捷運與高鐵等交通工具,就必須戴上口罩,座位密集的辦公場所,如果座位難挪動,最好也戴口罩。 -
新冠肺炎未發病就有傳染力 陳秀熙:應盡快展開普篩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7392台大公衛學院全球衛生碩博士學程主任林先和表示,自己與疾管署防疫醫師研究共同分析,1月15日至2月26日新確診個案,與相關近距離接觸者(15分鐘以上),在1043位接觸者中,有12名因接觸確診感染,當中7位是共同居住家人,5位是非同住家人,值得注意的是,分別有2名與1名是無症狀患者。 -
肺炎疫情不見和緩 中醫防疫茶包為身體免疫力加分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5924童綜合醫院中醫科醫師蕭坤元指出,中醫理論認為「肺主皮毛」,若是肺氣偏虛,風邪容易入侵人體造成感冒。新冠肺炎初期常見症狀包括發燒、發熱、咳嗽、有痰、喉嚨痛,甚至會出現呼吸困難的狀況;由於其性質類似風熱感冒,屬於風邪的一種,若要以中藥增加免疫力,可從補益肺氣的角度著手,並加入清熱解毒或清散風熱的藥材。 -
武漢肺炎全球大流行 這些精神症狀恐讓疫情雪上加霜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781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精神醫學部醫師詹仁輝表示,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後,相關新聞幾乎攻占各類媒體版面。因病毒傳染力極強,部分患者甚至出現重症及死亡風險,為了避免被傳染,許多人都取消了旅遊行程,也減少親友間的聚會,外出也會戴上口罩,形成少見的景象。各國政府及團體紛紛宣布防疫政策,除了生活上的限制,人們的心理也受到了一些影響,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