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老人失智症
-
超高齡社會失智症成挑戰! 地中海飲食有效對抗失智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3177隨著老年人口比例不斷推高,台灣預估今(2025)年即邁入超高齡社會,並推估出老年人口在2039年將佔總人口30%。伴隨高齡化人口而來的問題,便是台灣失智症盛行率連帶攀升,根據內政部2017年的人口統計估算,台灣65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的盛行率約7.94%,且盛行率隨年齡逐步攀升。 -
失智症非正常老化 找對科別妥善治療有助延緩病情惡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7238依據台灣失智症盛行率推估,至2019年底,失智人口已超過29萬人口,其中65 歲以上老人失智症盛行率為7.78%(約28萬人),也就是說65歲以上的老人每12人即有1位失智者。失智症的影響,已經是全世界共同的挑戰。然而,失智症到底是什麼樣的疾病?民眾又該如何區分正常老化與失智呢? -
健康飲食法 預防罹患阿茲海默症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296成大醫院營養師黃晉瑩表示,近年來國內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內政部2012年年底統計發現,65歲以上老年人口數已達256萬人,佔全國人口約11.15%。隨著人口老化程度增加,相對罹患失智症的比例也提高,經調查,國內目前失智症總人口超過17萬人,不容小覷。
-
帕金森氏症並非失智症 應詳察釐清病情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407帕金森氏症是由英國醫師帕金森氏首次發現,此病便以他的名字命名,作為紀念。王志弘說明,帕金森氏症雖與失智症都屬於腦部的退化性疾病,但兩者在病理上卻不相同。 -
健保限精神科藥費 影響患者用藥權益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1979民間監督健保聯盟、台灣人權促進會、殘障聯盟等7大團體上午聯合召開記者會,抨擊健保署以行政手段限制患者用藥,醫療費用不但不會減少,人權更嚴重倒退。目前已有12萬5千人就醫受影響,未來若進一步在全台實施,更將廣及百萬就醫人口。 -
活到老學到老 可預防大腦退化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2973刊載於《認知科學趨勢期刊》(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的最新評估報告指出,隨著年紀的增長,但卻仍維持身體、社交及心智的活動,就是抗老化的秘訣。雖說因年齡增長,記憶力一定會有些衰退,但根據研究顯示,記憶力衰退的趨勢其實因人而異,只要常動腦,記憶力衰退會較為緩慢。此研究同時證明,記憶力沒有明顯衰退的老人,大腦功能會比接近年輕人,因此多動腦還是好的。 -
家人多關心 失智老人生活品質更好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918失智症是一群症狀的組合,並非只有記憶力衰退或單一疾病,一旦語言或記憶力等功能出現衰退,嚴重程度已經影響到日常作息,照顧者及家人就必須注意是否為失智症。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失智症通常六十五歲之後比較容易出現,年齡越大出現機率越高,大家比較熟悉的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其中一種,屬於退化型的失智症,還有因為中風引起的血管型失智症,另外金屬中毒、腦室積水、代謝異常等因素也都會造成失智症。
-
人口老化潮!重視老人精神疾病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386一般提到老人精神疾病,馬上會令人聯想到老人失智症,除此之外,容易被忽略還包括老人憂鬱症與老人睡眠障礙。精神科醫師陳震宇表示,罹患憂鬱症的老人,其臨床症狀與一般成人憂鬱症的表現有所差異,若是精神科醫師經驗不足或未能細心詢問病史,很容易忽略。由於老人較少表達憂傷感受,也就是不太會主動說出自己心情不佳,只會著重在身體不舒服的問題,例如常見的疼痛、眩暈、耳鳴、胸悶、胃腸不適,以及泌尿方面等症狀。但是,一般人很難區分這一些身體症狀是否與心理情緒狀態有關,必需靠專業精神科醫師進行鑑別,才能釐清是否患有老人憂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