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缺血性中風
-
中風後罹患失智症風險 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可預知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71762許多人都知道中風將引發肢體癱瘓,臉歪嘴斜,研究發現,中風也與失智息息相關,如重複中風,則失智症發生率高達41.3%,國衛院研究發現,血漿中D型胺基酸氧化酶濃度高低,可作為預知生物標記,如果濃度較高,則中風後失智風險也較高。 -
心房顫動引起缺血性中風 再度復發因竟這先天異常問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40王先生為中風的高風險群,即使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情形下仍會再度發生缺血性中風,經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心臟血管科、神經部和小兒心臟科等跨團隊討論,及病人及家屬同意下,採以「經皮左心耳封堵術」(Percutaneous left atrial appendage occlusion, LAAO)和「開放性卵圓孔封堵術」(percutaneous transcatheter PFO closure),以封堵血塊產生,作為預防再度中風的治療,最終達到雙重保護之成效。 -
顱內動脈取栓術救回缺血性腦中風 FAST降低失能風險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738宜蘭1位49歲的莊小姐被送進醫院急診時,已呈現昏迷狀態,透過電腦斷層腦血管攝影檢查,發現為基底動脈阻塞所造成的急性缺血性中風,中風指數已到29,屬於重度中風,所幸送醫及時,經羅東博愛醫院神經外科羅揚嵐主任採取顱內動脈取栓術,將血管內血栓移除,莊小姐在11天後已可出院,回到工作崗位。 -
缺血性腦中風不分季節如未爆彈 炎炎夏日怎麼預防?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8918彰化基督教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林志明表示,某些疾病患者屬於腦中風高危險族群,例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或患有血管炎、紅斑性天狼瘡、敗血症、白血病(血癌)也應提高警覺。另外,飲食失衡或長期偏好食用多鹽鹹食,如醬瓜,以及高油、高脂肪、高熱量食物,或有抽菸、酗酒者也容易罹患腦中風。 -
預防中風從改變生活習慣做起 無論幾歲都不是問題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67美國哈佛大學Goodarz Danaei教授表示,研究對象是6萬名平均年齡為52歲的女性,分析其健康數據後發現,在中年時改變生活方式的女性,未來罹患中風的機率降低近25%,而常見缺血性中風,更降低了3分之1以上的發生機率。 -
金正恩傳心血管手術病危 國內醫生指出病因4大關鍵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138金正恩身體狀況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是否病危,眾說紛紜。不過,菸癮大、體重過重、工作量龐大,加上家族史,這些都屬於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因子, -
衛福部推中風口訣 把握黃金搶救時間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683衛生福利部推動中風口訣「臨微不亂送醫FAST」:「臨」時手腳軟:單側手腳無力,或單側舉不起手腳(ARM)。「微」笑也困難:臉部表情不對稱,或嘴角歪斜(FACE)。講話「不」清楚:口齒不清或無法表達(SPEECH)。別「亂」快送醫:看到以上其中一種徵兆,立刻記下發作時間,通知119緊急送醫(TIME)。 -
退伍軍人患PTSD比例高 中年後恐有中風危機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21美國約有30%的退伍軍人受到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的影響,原因可能不單是戰爭所致,還可能包含遭受槍支暴力、性攻擊或自然災害等因素,症狀有焦慮、憤怒和做惡夢等,根據統計,美國約有800萬名成人受到此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