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紓壓方式
-
當心負面情緒找上門! 網友盤點9大自律神經失調危機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2557現代人生活節奏緊促、心理壓力大,不少民眾都提到曾有過夜晚輾轉難眠、白天焦慮疲憊的經驗,偶爾還會伴隨著腹瀉、脹氣、眩暈等問題,而這些困擾在讓患者心緒不寧外,又同時會感到渾身不對勁。《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網友討論的自律神經失調話題,帶您了解網友熱議的9大自律神經失調煩惱。 -
孩子也有情緒困擾! 別輕忽兒童憂鬱情緒核心4大表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9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憂鬱情緒往往有多種表現,不同的年齡層隨著其生活樣態和身心發育,顯現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南韓研究發現,孤獨、自我厭惡、厭惡學校和自卑是兒童憂鬱情緒最核心的表現。另外,學業困難(學業成績下降)、難過(哭泣)、自卑(打架)、自我厭惡(負面身體形象)、缺乏愉悅感(厭學)、悲傷(孤獨)、不愛上學(缺乏友誼)等的權重明顯高於其他。 -
耍廢追劇滑IG是無效放鬆? 專家教你有效紓壓這樣做!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793很多人總感覺自己無論怎麼放鬆似乎都沒辦法修復,像是逐漸充不飽電的行動電源,白天消耗精力的速度也變得愈來愈快,可能是「放鬆」方式出了問題。這些行為刺激多巴胺分泌,讓大腦貌似感覺到快樂,其實過量的多巴胺反而會造成壓力,在期待渴望的目標的同時,也會感到焦慮。其實現代人需要的,是找到1個能讓自己「主動休息」的模式。 -
降級鬆綁別再「宅」了! 遠離新冠更要提防心血管傷害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97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灣2個多月全國3級警戒,雖然暫時即將降級鬆綁,但居家辦公或宅生活可能會是未來新常態,日本內科醫師池谷敏郎提醒,通勤走路可能是很多人每天唯一的運動,新冠疫情下行動管制降低了疫情,但長期居家生活與缺乏運動,卻增加了血糖控制難度,血管健康恐怕大受影響。 -
擔心畢業面臨失業 女大生竟自戕宣洩壓力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669又到了離情依依的畢業季,除了不捨跟同學分離,還有一股無形的求職壓力。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統計,去年6月的失業率,20至24歲為12.38%,居所有年齡分組之冠,意指大學應屆畢業生族群中,每7至8人中就有1個人失業。 -
冬季手腳冷吱吱 足蒸促進微循環改善虛寒體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1010提起足蒸,大家可能有點陌生,但大家一定知道各大溫泉名勝都可見到的足湯,兩者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泡過足湯的朋友也許有泡到全身飆汗的經驗,足蒸也有相同的效果。在足蒸飆汗的過程中,能將體內溼氣、毒素隨之排出體外,達到活血化瘀的作用,讓手腳不再冷冰冰。做足蒸20分鐘等同跑步60分鐘的運動效果,因此對於下班累到不想動的女性朋友來說,是最好的紓壓方式。
-
想改善孕期睡眠困擾 快跟著專家這樣做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99在漫長的懷孕期間,孕媽咪會遇到很多的問題,尤其是睡眠困擾。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睡眠中心臨床心理師詹雅雯指出,許多孕媽咪常常在半夜有睡眠異常的狀況,其實孕媽咪的夜間睡眠障礙可以預防,只要知道原因,再對症下藥,即可減輕問題的嚴重程度。 -
職場新鮮人壓力大? 學習建立舒壓解憂管道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89為提醒民眾定期檢視憂鬱情緒及建立運動紓壓習慣,董氏基金會與台北市政府衛生局等單位自 2000 年起,將每年10月第2個星期六訂為憂鬱症篩檢日。今年配合世界心理聯盟提出「職場心理健康」主題,將主軸訂為「關懷職場新鮮人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