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第1型糖尿病
-
兒童出現3多1少症狀 應留意糖尿病前兆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35731名9歲女童因發燒嘔吐就醫,診斷為急性腸胃炎,經服藥後症狀緩解,但過2天家屬卻察覺她的活動力下降,腹痛且呼吸急促,到台北慈濟醫院掛急診,兒科部醫師謝秀盈詢問病史得知,女童1個月前開始有多喝、多尿的現象,體重2周內下降約4公斤,抽血發現血糖值高達423mg/dL,且血中有酮體,診斷為糖尿病併發酮酸中毒 -
嬰兒出生體重決定糖尿病風險 太輕太重都不好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097國內最新研究發現,嬰兒出生的體重決定成人後糖尿病風險,體重過輕或過重都會提高糖尿病風險,出生體重低於2500克,兒少時期罹病風險高出一般孩子2.3倍,要是出生體重高於4000克,罹病風險則達2.67倍。 -
適醣均衡飲食 不靠藥物也能打敗糖尿病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555一名56歲男性罹患糖尿病多年,自認澱粉會影響血糖控制,就吃各種不同的食物避免澱粉,即使已施打胰島素,血糖仍然降不下來,糖化血色素一直在7%至8%之間,經多次衛教後開始吃米飯「適醣均衡飲食」,糖化血色素逐漸下降,控制在6%以下,逐漸減藥至停藥,定期追蹤。 -
糖友做好體重管理 控制血糖不靠藥物也可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4378歲張先生,2年前第一次就診,自述罹患糖尿病時體重達120公斤,每天要服用3顆藥,就診時體重94公斤,糖化血色素6.8,持續服藥並減重;去年中體重減輕,糖化血色素也下降,便減少藥物;今年初體重降至82公斤,糖化血色素降至6以下,停藥並叮囑定期回診追蹤血糖及體重。 -
做好血糖控制 糖友小子也有快樂童年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2為了妥善控制思筠的血糖,媽媽每天到校替她測量血糖、打針和測量午餐食物份量,順利走過近5年每天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的日子。全家用行動證明,只要控制好血糖,不但可以避免糖尿病的併發症,如視網膜、血管、神經及腎臟病變,而且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活得多采多姿。
-
關懷第1型糖尿病 衛教童書破除三大錯誤迷思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60中國醫藥大學兒童醫院院長彭慶添解釋,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常因為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體內酮酸中毒昏迷送醫後才發現有異。大多發生在兒童及青少年,一旦確診後須終身補充胰島素讓病情穩定下來,對病童及父母往往造成相當大的震撼。因此,在心理上及家庭、學校生活的調適比起第2型糖尿病更費心力。 -
非知不可》糖尿病四大類型 如何區分?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028若患者本身具有糖尿病的好發體質,一旦遭受外來因素的刺激,無論是病毒或其他誘發因子,自體免疫系統會產生抗體來對抗自己身體的組織,分泌胰島素的胰島細胞因此而被破壞,最終導致體內胰島素的缺乏。 -
糖尿病患未做眼底檢查 近七成身陷失明危機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2096國健署慢性疾病防治組組長陳姿伶據統計指出,糖尿病患失明率為一般人的25倍,且患病10年後,視網膜病變發病率上升至60%,20年內病變發病率更攀升至90%,視網膜病變風險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