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血糖控制 糖友小子也有快樂童年

2194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
糖尿病童與醫療團隊
▲李燕晉醫師表示,初期的糖尿病童和家長,對糖尿病容易產生恐懼或抗拒心理,此時需要正確的衛教。

思筠在3歲半時一次嚴重感冒,被確診為第1型糖尿病,喪失了製造胰島素的功能,血糖一度只剩下42 mg/dl,幾乎失去意識,半身沒感覺、手也舉不起來。但個性開朗樂觀的她,決定「既然遇到了就要面對,所以我要跟我的糖尿病當好朋友。」

為了妥善控制思筠的血糖,媽媽每天到校替她測量血糖、打針和測量午餐食物份量,順利走過近5年每天與糖尿病和平共處的日子。全家用行動證明,只要控制好血糖,不但可以避免糖尿病的併發症,如視網膜、血管、神經及腎臟病變,而且能和其他孩子一樣,活得多采多姿。

馬偕兒童醫院兒童內分泌科主治醫師李燕晉教授解釋,第1型糖尿病又稱為「兒童型糖尿病」,在台灣約有9,000人,因胰臟無法正常分泌胰島素,導致血糖上升,若未及時發現和治療,會導致糖尿病酮酸症,甚至昏迷。

兒童內分泌科主任黃琪鈺醫師接觸許多病友家庭發現,從被診斷為第1型糖尿病的那刻開始,常有熱心的親友提供偏方,道聽塗說,心慌的家屬因認知不足,誤信了這些似是而非的錯誤觀念,延誤醫療照護。

「擔心低血糖昏倒,不敢運動」、「不能吃甜食」、「生病影響孩子和同儕相處,讓孩子沒有社交生活」,這些都是臨床照護上常見的錯誤觀念。李燕晉指出,初發病的孩子和家長對於糖尿病一無所知,容易產生心理的恐懼和擔心被嘲笑的困擾,甚至抗拒自己是糖尿病患,父母親需要面臨其他人的疑問,這時正確衛教是很重要的。

黃琪鈺表示,對小朋友而言,擴展交友圈與朋友共享社交生活相當重要,學校小朋友與老師應了解第1型糖尿病,糖友在學校跟其他同學一樣,能正常上課,體育課也能正常參加。只要體育課前先測量血糖,採取適當措施,留意低血糖,第1型糖尿病孩子也能擁有快樂的童年與充實的校園生活。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