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空腹血糖
-
在家也能簡單做腹膜透析! 花蓮慈濟出書教你認識透析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99慢性腎臟病是腎臟退化的疾病,台灣有170到200萬的腎臟病友,慢性腎臟病的認知率卻不到1成,原因正是慢性腎臟病通常無症狀,難以察覺。醫師建議可觀察自己有沒有慢性腎病五字訣:泡水高貧倦,也就是觀察自己尿尿後泡泡多不多,以及身體是否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如有相關症狀建議就醫諮詢。 -
10大死因半數慢性病! 國健署教你用健檢報告自我評估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902依據衛生福利部110年國人10大死因統計,超過一半以上的死因與慢性疾病有關。為了及早預防慢性疾病,國民健康署發展出1套適用國人的「慢性疾病風險評估」模型,只需輸入健康檢查報告上的數據,3個步驟就能預測未來10年內罹患5種主要慢性疾病(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壓、腦中風、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風險。 -
亞洲男性攝護腺癌機率增 毎天2杯「這飲料」降低風險
兩性關係 / 男人幫2438本文摘自《常春月刊》456期 文: 丁馬 過去被認為對東方人威脅很小的攝護腺癌,近年來正大舉侵犯亞洲!根據統計發現,從20世紀的70年代以來,日本、新加坡和中國等亞洲國家的攝護腺癌病例數急遽上升,而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多喝咖啡或許有機會降低罹患攝護腺癌的風險。 這項研究報告發表在《歐洲臨床營養期刊》中。研究人員是利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 -
高血壓可能隨時找上4種人! 這族群3個就有1人血壓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377健康的血管如同橡皮管,血管壁的彈性良好,能夠有效的調控血壓;然而,隨著年齡漸長,或是罹患糖尿病、高血脂、慢性腎臟病等慢性疾病,血管壁的彈性就會變得越來變差,甚至變成有如硬梆梆的「鐵管」,失去調控血壓的正常功能,就可能使血壓升高,形成高血壓。 -
家用血糖機vs.連續血糖監測差在哪? 專科醫師告訴你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2860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需要透過飲食控制、適度運動、藥物治療讓病情獲得控制,隨著科技發展,市面上有許多家用血糖機,方便患者在家可以測量血糖,但為何有些病人在治療上,醫師仍會建議要使用連續血糖監測?書田診所新陳代謝科主任洪建德表示,家用血糖機每天能驗的次數有限,不能清楚知道當日血糖的最高點與最低點,而連續血糖監測可確實看到患者在任何時間點的血糖濃度與變化。 -
代謝症候群增染疫重症 專家曝澱粉類食物吃多恐這下場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3345腰圍一年比一年粗?BMI默默升高?別以為只是久坐發福,當心「代謝症候群」上身,各種疾病隨之而來。 -
預防糖尿病就從飲食著手 多吃10種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
健康養生 / 營養美食8646根據美國疾病控制預防中心數據指出,有大約1億的美國成年人罹患糖尿病,或處於糖尿病前期階段。由於糖尿病會導致其他嚴重併發症,例如心血管疾病、腎臟疾病和神經系統等問題,因此對糖尿病患者而言,飲食非常重要。 -
3餐「手搖飲搭麵包」吃不膩! 健檢發現已糖尿病前期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61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潘富子營養師說明,麵包就是屬於精緻澱粉、含糖手搖飲也是容易造成攝取過多精緻糖,在飲食上都需留意攝取份量,並強調正確的飲食絕對不是只要吃飽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