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皮膚部
-
黑痣變大出血 小心皮膚癌上身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245935歲從事業務工作的張先生,去年因右耳後頭皮黑痣搔癢,不慎抓傷流血,治療後仍血流不止,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了晚期黑色素細胞癌。起初採用化療但成效不佳,傷口疼痛宛如萬隻螞蟻鑽咬般,讓他徹夜難眠。 -
手指長黃色瘤 竟罹惡性胸腺瘤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915台北榮總皮膚部主治醫師陳長齡說明,男子就醫時血脂正常,左手食指與手指甲旁,有黃色丘疹以及黃色異常隆起變化,口腔黏膜也有多發性丘疹,雙側顳部有膚色線形病灶,硬齶及喉頭蓋也有類似口腔黏膜的突起,男子並自訴體重在一年內掉了10公斤。 -
白斑非傳染病 早期治療效果佳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224造成白斑的原因百百種,除了環境因素及生活習慣,情緒跟藥物也都會影響。聶美華中醫師表示,皮膚出現一點一點紅色是白斑的初期症狀表現,看起來像是色素快退掉的感覺,但是在出現部位不會覺得癢。白斑的特別症狀就是沒有發炎,也不會脫屑,較常出現在會接觸到陽光的皮膚部位,如口、眼、鼻附近;另外,比較容易摩擦的部位,像是腰部、尾骶、生殖器、女性胸部,可能會因為衣物摩擦或是內衣穿太緊,而引起白斑症狀。 -
冬季皮膚癢 宜加強保濕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7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皮膚科醫師謝佳憲表示,皮脂腺隨著年齡增長而退化,分泌油脂減少,容易發生在中年以及老年人的皮膚,特別是下肢皮膚部份。當冬季氣溫降低時,皮膚血管收縮造成皮膚水分含量下降,加上皮脂腺及汗腺分泌減少,缺乏脂質層保水功能,水分容易揮發,而且空氣濕度也較低,皮膚便開始產生乾燥、緊繃、搔癢、甚至脫皮等狀況,這就是所謂的「冬季癢」。
-
脂漏性皮膚炎 非類固醇治療新選擇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2858脂漏性皮膚炎是一種慢性容易復發的皮膚炎,發生原因不明,大致與體質有關,也可能來自遺傳,主要好發年齡為30至70歲的成年人與老年人,但是一歲以下的嬰幼兒也有可能罹患。中國醫藥大學皮膚學科副教授吳孟澤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患者中男性多於女性,另外,部份愛滋病患者因為免疫功能失調,也可能是好發族群之一,此外神經系統疾病如帕金森氏症患者也較易併發脂漏性皮膚炎。 -
耳殼皮膚變粗!竟是鱗狀上皮細胞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1756 -
美麗見「針」功夫!三針客混搭皮膚白皙緊實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968 -
除凹洞皺紋 3D變頻飛梭雷射分段煥膚新概念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