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變
-
肝硬化人生從彩色變黑白 救救肝苦人中醫有辦法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724莊振杉表示,有食品廣告主打能讓肝指數從300在3個月以內降至260,並能延緩肝硬化的病程,但這樣的結果其實沒有意義。正確觀念是一定要在短時間之內,將肝指數GOT、GPT、r-GT控制在標準值以內才有意義,肝細胞才不致於壞死或變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癌變。 -
排便帶血以為痔瘡 竟是胃裡4顆瘜肉都癌變
癌症新知 / 胃癌4740台中慈濟醫院一般外科主治醫師高國堯表示,大部分民眾都知道腸道瘜肉可能癌變,胃部瘜肉多以良性為主,一般來說確實如此,但案例中的張奶奶為少見個案,4顆分開的瘜肉均屬胃癌,機率相當低。 -
翁菸酒不離釀泌尿道上皮癌 國人罹患機率居全球之冠
癌症新知 / 其他癌症3118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泌尿部教授吳文正表示,泌尿道上皮癌在台灣每年新增近4,000名病例,是種好發於老年人的癌症,尤其是南台灣地區更為嚴重。腎盂癌、輸尿管癌因發病位置在泌尿道上端,因此2者被合稱為上泌尿道上皮癌,如果出現血尿、頻尿或排尿疼痛,可能為癌變警訊,應盡快就醫接受檢查與治療。 -
天冷尿不出來? 雷射治療終結男人攝護腺肥大
兩性關係 / 男人幫4301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泌尿科醫師高偉棠說明,平均40歲男性攝護腺重量約25至30公克,到5、60歲時,攝護腺恐增為50至100公克,隨年紀邁入中老年,攝護腺過於肥大就會壓迫膀胱導致尿不出來或是夜晚頻尿,一直想跑廁所卻排尿不多、尿不乾淨,嚴重甚至血尿,常導致患者不敢出門、夜晚也睡不安寧。 -
燃燒脂肪的關鍵找到了 這個基因表現量與肥胖正相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4105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研究員阮麗蓉表示,Naa10p是人體發育時的重要蛋白,已有研究證實,如果Naa10p突變,將導致發育遲緩,嚴重時甚至會罹患罕見疾病如「奧格登症候」(Ogden syndrome),病童在1歲半前即死亡,特殊症狀為皮下脂肪相當少。此外,體內主導耗能產熱的米色脂肪細胞(beige fat)在減肥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負責增強能量消耗,一旦發生缺陷,將導致儲存脂肪的白色脂肪組織擴張。 -
恐怖罹癌基因 38歲的她竟有逾百顆腸瘜肉
癌症新知 / 腸癌47臺中慈濟醫院大腸直腸科醫師林北江指出,大腸惡性腫瘤是國人常見癌症,而家族史為高危險因子,至於「家族性大腸瘜肉症」在大腸癌病人中比率占1%,並不多見,但只要基因變異缺損,就一定必中。 -
冬天就愛喝熱湯 當心燙傷食道黏膜恐誘發癌症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55食道癌可以區分為食道鱗狀上皮癌、食道腺癌,致癌成因和抽菸、喝酒、吃檳榔這3大危險因子高度相關。前者約占9成,患者多偏好醃漬燒烤類食物、食道弛緩不良(食道蠕動異常)與愛喝高溫飲品等;至於食道腺癌僅占1成,一般與胃食道逆流、巴特瑞氏食道病變,以及肥胖等因素有關。 -
乳房腫瘤擱置3年 大如人頭恐癌變
兩性關係 / 女人幫3760腫瘤拖延就醫,可能造成更嚴重的後果。39歲未婚上班族陳小姐,3年多前發現左側乳房腫大,因個性內向,自己尋求偏方,沒想到乳房腫瘤越來越大,最後大至人頭般,直徑長達25公分、重逾5公斤,加上撐破皮膚、血流不止、潰爛且發臭,才趕緊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