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癌前病變
-
降低子宮頸癌做抹片就足夠? 專家呼籲篩檢政策待轉型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0744國內研究發現30歲以上女性仍有將近290萬人篩檢頻率不足,顯示現行的篩檢政策出現破口,也成為我國消滅子宮頸癌的瓶頸。專家認為若要達成2030加速清除子宮頸癌的WHO目標,台灣應加速篩檢政策轉型,推動抹片檢查與HPV篩檢,及早在癌前病變前揪出高風險族群。 -
反覆胃食道逆流引巴瑞特氏食道 中醫治療逆轉癌前病變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4820王女士68歲遭醫師診斷有慢性胃炎、胃食道逆流、巴瑞特氏食道病變的問題,伴隨咳嗽有痰、胸悶灼熱、咽中異物感,服用西藥1年後再度檢查仍有巴瑞特氏食道,因此轉往北市聯醫仁愛院區中醫科就診,主訴常因以上症狀無法專心做事,日常生活均受影響,給予科學中藥「旋覆代赭石湯」加減做治療,2週後咽中異物感減輕,3個月後已無咳嗽,1年後經西醫複診胃鏡檢查,已無巴瑞特氏食道症及胃食道逆流。 -
胃食道逆流吃藥好不了? 可接受新型手術擺脫長期困擾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13154歲的賴先生長期受到胃酸逆流和胸口灼熱的困擾,由於他的工作繁忙,飲食時間不規律,並經常參與社交應酬,儘管長期服用藥物控制,但效果有限。在與亞東紀念醫院肝膽腸胃科鍾承軒醫師討論後,決定採用經口胃鏡進行電燒灼術,以處理鬆弛的胃賁門黏膜。燒灼後形成潰瘍結疤,使胃賁門緊縮,從而減少胃內物質逆流到食道,接受手術後,賴先生已能減少對藥物的依賴,無需每日服藥。 -
降低子宮頸癌7成發生率! 定期3年1抹片檢查有效預防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7029子宮頸癌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或疼痛,透過篩檢有機會發現異常病灶,而子宮頸抹片檢查是經國際實證最佳的子宮頸癌篩檢工具。我國自民國84年開始,補助30歲以上婦女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依據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子宮頸癌標準化發生率由民國84年每10萬人25人下降至110年每10萬人7人,降幅達7成以上。 -
腸篩陽性別慌!進一步做大腸鏡診斷 揪出病灶腸保健康
癌症新知 / 腸癌50341為降低大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提醒,50至74歲民眾每2年1次免費定量免疫法糞便潛血檢查。經實證研究,每2年定期篩檢可降低29%晚期大腸癌發生率與35%死亡率。 -
誰都能買!消基會抽驗全台53家檳榔攤 近6成不看證件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3434檳榔被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ARC)列為第1級致癌物,也是呼吸消化道癌症的危險因子之1,但台灣對其管理卻相當鬆散,消費者文教基金會今(16)日表示,自今年7月28日至10月30日期間,抽驗全國各縣市共53家檳榔攤,其中近6成店家沒有檢查證件,甚至消費者身著校服,也照樣販售。 -
預防子宮頸癌3道防線!除了打HPV疫苗 還有這些關鍵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658子宮頸癌為我國婦女癌症發生率第10位及死亡率第8位,已威脅到婦女的健康,子宮頸癌的發生,主要原因是子宮頸上皮細胞持續感染高危險型人類乳突病毒(HPV),使正常健康的子宮頸細胞發生基因突變,也就是所謂的1種癌前病變的表現,之後可能進一步發展為子宮頸癌。而人類乳突病毒(HPV)主要經由性接觸傳染,在性行為過程中,透過接觸皮膚、黏膜或體液而感染,有時外部生殖器接觸帶有HPV的物品,也可能造成HPV感染。 -
大腸癌早期5年存活率達9成! 2步驟及早揪出潛藏危機
癌症新知 / 腸癌3428根據國民健康署109年癌症登記最新資料,大腸癌發生人數為1萬6,829人,發生年齡中位數為67歲,較108年66歲晚1歲,而男性大腸癌的發生率比女性高出1.5倍。另根據癌症篩檢資料庫資料顯示,112年截至8月30日大腸癌篩檢人數為103.9萬人,高於111年同期87.2萬人;其中,112年男性篩檢人數42.4萬人,女性61.5萬人,女性篩檢人數較男性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