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痙攣
-
爸媽注意!冬季除了呼吸道疾病 慎防幼兒病毒性腸胃炎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499冬季除了好發呼吸道疾病,也是腸胃道傳染病流行的季節,而急性腸胃炎的病因多半是由細菌或病毒引起,其中又以諾羅及輪狀病毒最為常見,任何年齡層均可能受諾羅病毒感染,而輪狀病毒則是引起5歲以下幼童腹瀉最常見的原因;病毒性腸胃炎的傳染途徑除了食入受污染的食物、水或使用不潔的餐具而得病之外,還可能透過吸入病人嘔吐物或排泄物所產生的飛沫等方式感染,且腹瀉停止後48小時內仍具有傳染力。 -
影帝李康生10年來飽受斜頸症困擾! 出現4症狀愛注意
健康養生 / 名人健康3998台灣神經復健醫學會理事陳智光指出,斜頸症是1種肌張力不全症,由於頸部肌肉攣縮,導致患者脖子歪斜、頭部偏移至特定方向,不能任意轉動,影響視線、平衡感,例如,無法準確拿捏與物品的距離感、走路容易跌倒,許多病友擔心旁人眼光,不願出門與人社交。 -
高血壓病人吃這款藥竟有風險? 食藥署啟動風險再評估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4170高血壓病人若有服用含nifedipine成分藥品短效劑型,可能會使血壓急遽降低,導致腦部血液灌流等情況影響其他重要器官。為了確保民眾用藥安全,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今(8)日宣布,將針對含nifedipine成分藥品短效劑型藥品啟動臨床效益及風險再評估。 -
天冷好發心絞痛!典型症狀勿輕忽 未治療死亡率逾3成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27870多歲的江太太患有糖尿病、高血壓與高血脂,平常在門診拿藥控制病情,最近1、2個月,她常常在活動時覺得很喘,天氣變涼之後,症狀似乎變得更加嚴重,本以為是肺部問題,門診安排X光檢查,卻沒有發現異狀,呼吸功能也正常。由於喘的症狀一直困擾著江太太,後來她便轉診到了心臟內科,安排了心肌灌流檢查之後,發現其心肌局部缺氧,後來又接受心導管檢查,證實其心臟左前降支冠狀動脈已有嚴重狹窄,經過氣球擴張和藥物支架置放,症狀已有大幅改善。 -
腦中風釀肢體痙攣!復健採重複性經顱磁刺激 改善失能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982台灣每年新發生腦中風人數約為3萬,在醫療進步下雖然疾病致死率下降,但中風後衍生肢體痙攣,導致患者失能連帶也增加照護者負擔。針對中風復健治療,傳統物理、藥物治療,還有局部肉毒桿菌注射,對患者病情改善有限,目前重複性經顱磁刺激術也投入中風患者復健治療項目之一,將有助於改善肢體痙攣問題。 -
小孩發燒一定是感冒? 急診科醫師第1線分析常見3病毒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851疫情解封後的「免疫債世代」,在兒童急診所見,是以往有季節規律性的傳染病,例如夏季的腸病毒、細菌性腸胃炎,冬季的流行性感冒和病毒性腸胃炎,都在2022年底後同時流行。彰基兒童醫院兒科急診醫師提醒家長,勤洗手、避免出入公眾場所、外出多戴口罩,可避免孩童時常生病,而且可延緩「免疫債」。 -
流感重症+15!4歲男童B流併腦炎 住院10多天仍插管中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3273流感仍處於流行期,疾病管制署統計,上周共有15例流感重症病例,其中年紀最輕者為4歲男童,11月上旬肢體痙攣、高燒40度,緊急就醫,快篩結果為B型流感,收治加護病房,但住院期間仍痙攣,腦部電腦斷層顯示為腦水腫,研判是急性壞死性腦炎,迄今住院10多天,仍插管治療中。 -
6旬婦確診新冠竟出現肌肉痙攣! 醫解析肌張力不全症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3403年約63歲的女士於今年7月感染新型冠狀病毒,除了有咳嗽、流鼻水的症狀外,同時還伴有雙眼難以張開,在接受抗病毒藥物治療後,上呼吸道症狀雖有逐漸改善,但雙側眼瞼痙攣的情形卻愈來愈嚴重,甚至因看不到路、步態不穩,而時常跌倒受傷。後續幾個月,痙攣情形還影響到頭頸部的其它肌肉,造成她臉部歪斜、不自主咬牙、斜頸及頭部顫抖。至神經內科求診後,醫師開立口服抗痙攣藥、肌肉鬆弛劑等藥物,但症狀並未改善,且愈發嚴重,連講話都變得結巴不流暢,神經內科醫師臨床診斷發現,疑似與新冠病毒相關的肌張力不全症及神經退化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