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用眼過度
-
天生高散光又近視難控制? 醫:新式塑型片Hold得住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107過往散光度數超過200度以上的患者配戴傳統角膜塑型片時,容易有鏡片不服貼的狀況,導致角膜塑型的效果打折扣。陳逸川表示,一般角膜塑型片的原理是利用球面鏡片的特殊設計,將角膜上皮細胞重新塑形,讓角膜暫時回到正常視力該有的形狀和角度,患者不需配戴眼鏡或隱形眼鏡就能維持白天的視力,使課業活動或工作順暢,但只針對無散光或散光200度以下的近視者效果較佳。 -
眼前出現黑影飛蚊症擾 針灸加中醫調理顧目珠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6471眼睛的玻璃體為半流動的黏稠液體,含有多量玻璃體纖維、水分及少量的細胞,當玻璃體從黏稠的果凍狀退化後,會逐漸稀釋變成水樣狀,導致玻璃體變混濁,有時凝結成微小粒狀或塊狀,當光線透過玻璃體投射於視網膜時,就會看到小黑點在眼前晃來晃去,對於日常視覺的清晰度造成不小的困擾。 -
擺脫加菲貓族慵懶無神 顯微內開提眼肌有辦法
醫美減重 / 美容整形3396愛惟美診所劉淳熙醫師表示,臨床上不少病患求診時,主訴大小眼、兩眼不對稱或是總給人無精打采、疲累的眼神,眼瞼下垂的雙眼皮變寬,上眼窩較顯凹陷感,或為了張大眼睛,常出現不自主過度使用前額肌肉的代償作用。事實上,眼瞼下垂病患年齡分布廣泛,除先天性因素之外,有些2、30歲的女性已有這種困擾,若出現前述症狀時,應尋求專業醫師諮詢評估,現今透過技術精進的內開式提眼肌前進術,能有效擺脫加菲貓族的慵懶無神,使眼神疲累感消失。 -
低頭族好發乾眼症 眼科醫師提供護眼之道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2539隨著3C產品的使用率提高,乾眼症的罹患率也愈來愈普及。羅東博愛醫院眼科醫師陳楹樺表示,健康的眼睛通常能夠維持適當的溼潤度,不過若是因為用眼過度、長時間使用3C產品或睡眠不夠造成淚水分泌不足,即有可能形成乾眼症。 -
長輩跌倒恐與白內障有關 選對人工水晶體不再視茫茫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769精華眼科診所院長程維璋醫師指出,當透明無色的水晶體因老化或其他因素,變得混濁且硬化,影響光線的穿透、導致視力模糊,就稱之為白內障。通常隨著年紀增長,到了4、50歲水晶體會慢慢變為淡褐色,初期可能看東西感覺霧霧的、顏色較暗淡或畏光,隨時間流逝,白內障可能會變熟變硬。有不少老人家因為在家裡會不時因碰撞而不慎摔倒;或是吃飯時,發生夾不到菜的情況,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白內障。 -
3C崛起流行「嗑影音」 用眼過度導致乾眼症年輕化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3554超過6成國人使用3C主要在觀看影音節目,其中30歲以下年輕族群高達3分之1每次一看就超過3小時,由於螢幕偏小,不良用眼習慣讓眼睛健康拉警報,調查就發現,10到19歲青少年乾眼症比率相較去年明顯提高不少。 -
用眼過度早發性白內障比例增 多功能人工水晶體提供新選擇
健康養生 / 視力矯正4900眼睛內的水晶體是1個具有雙凸透鏡形狀的透明體,富含蛋白質且無血管組織供應,當可溶性蛋白質逐漸變為不可溶性蛋白質後,透明的水晶體就會變為混濁,影響視力清晰。眼科醫師陳逸川解釋,健康的水晶體應具備彈性,就像單眼相機的伸縮鏡頭,可以調節遠和近距離的焦距,若逐漸失去彈性,霧化混濁後就看不清。通常40歲之後會出現100度的老花度數,表現在閱讀距離約33公分處會變得有些吃力,直到5、60歲後,白內障的現象才會更明顯。 -
立秋進補好「食」機 中醫養生首重抗燥
醫藥衛生 / 中醫養生3399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治醫師方志男建議,立秋屬於由熱漸涼交接的節氣,因此食養方面應以潤燥、滋陰、益氣最好,讓身心的滋潤度保持充足,養體轉換就能得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