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輩跌倒恐與白內障有關 選對人工水晶體不再視茫茫

3503
楊芷晴 報導
程維璋醫師
▲程維璋醫師表示,針對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會先檢查有無散光,若無散光幾乎各種人工水晶體皆適用;若有散光又希望同時矯正老花,可選擇多焦點或長焦段人工水晶體,搭配散光片調整視力清晰度。(圖/程維璋醫師提供)

【NOW健康 楊芷晴/屏東報導】「醫生,我割檳榔這麼多年了,居然會割下1串還沒熟的檳榔!」這是屏東1位老農民看診時主述因視線不清割錯檳榔的情形。眼科醫師表示,若白內障的症狀已影響工作及日常生活時,應考慮手術治療,選擇符合自身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才能重拾清晰視力,老年人也可避免因視線不清而引發跌倒受傷的風險。

 

精華眼科診所院長程維璋醫師指出,當透明無色的水晶體因老化或其他因素,變得混濁且硬化,影響光線的穿透、導致視力模糊,就稱之為白內障。通常隨著年紀增長,到了4、50歲水晶體會慢慢變為淡褐色,初期可能看東西感覺霧霧的、顏色較暗淡或畏光,隨時間流逝,白內障可能會變熟變硬。有不少老人家因為在家裡會不時因碰撞而不慎摔倒;或是吃飯時,發生夾不到菜的情況,就醫檢查後才發現罹患白內障。

 

程維璋表示,針對進行白內障手術的患者,會先檢查有無散光,若無散光幾乎各種人工水晶體皆適用;若有散光又希望同時矯正老花,可選擇多焦點或長焦段人工水晶體,搭配散光片調整視力清晰度。多焦點人工水晶體分遠中近距離設定不同焦點,近距離約45公分、中距離則為看電腦或打麻將等約75公分、看遠則是3公尺以上,白天視覺良好但夜間較有眩光問題,不適合晚上開車;而長焦段人工水晶體則將遠中距離連成一線,提供沒有斷層的連續視力,夜間視覺靈敏度比較好、開車也可避免夜間眩光困擾,但看近約40公分處,可能有患者需藉由老花眼鏡輔助。

 

程維璋補充說明,人工水晶體可概分為白片和黃片2種,與正常水晶體相較,白片水晶體是1.9倍的亮度,適合一般室內工作者或周邊血管、視網膜容易缺氧的糖尿病患,提供患者較好的暗光視覺敏銳度,降低長者夜間跌倒風險。但若常在戶外活動,一定要戴太陽眼鏡保護,避免視網膜容易受損;黃片的水晶體則是1.3倍的亮度,建議喜歡戶外運動如打高爾夫球或是白天在田裡工作者,可優先選擇視線較柔和的黃片,過濾紫外線與藍光以降低視網膜與黃斑部病變,不過黃片較不適合需要在夜間頻繁活動的患者,可能會增加跌倒意外。

 

台灣近視比例高,除了遺傳體質,加上3C產品盛行、用眼過度的影響,更容易導致高度近視。程維璋提醒,超過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視患者,度數可能會再往上飆升,罹患白內障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40歲後老花眼也會上身,建議近距離的用眼時間盡量縮短,半小時應休息5至10分鐘,勿讓眼睛過勞,並適量補充葉黃素來保護黃斑部,出外記得戴帽、戴太陽眼鏡做好萬全防護,抵禦紫外線的侵襲。進行白內障手術前,應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選擇符合自身生活需求的人工水晶體,找回清晰視力。

 

更多健康資訊一次滿足!點此進入【NOW健康】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