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物標記
-
交大與北醫攜手膜蛋白癌症追蹤研究 大數據掀起抗癌新革命
癌症新知 / 乳癌3978交大生科院教授楊進木表示,膜蛋白是目前疾病診斷及治療最重要的標靶,但也是最困難的研究議題,膜蛋白已被認為與諸多癌症息息相關,如果解開其如何透過蛋白質交互作用,進而調控生化途徑導致癌症形成,有助於從根本找出治癌方法,將對癌症診斷與標靶藥物發展有重大影響。 -
漸凍症9成原因不明 微型核糖核酸可評估發病風險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643中央研究院分子生物研究所陳俊安副研究員指出,其正式名稱為「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屬於罕見疾病,至今致病原因仍不明,僅有1成病患屬於家族遺傳。 -
這8種癌症病友 使用免疫療法藥物可申請給付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776免疫療法為許多無藥可用的晚期癌友開啟最後一線生機,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共擬會議開會決議,除了通過8種癌別的給付標準,預估可適用人數約1300人,但礙於經費有限僅先匡列「8億800人」,因此將採「取號」制度因應,最快4月、最慢6月可以上路。 -
阿茲海默治療現生機 薑黃素新藥通過動物實驗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3375根據國際失智症協會指出,2017年平均每3秒就有1人罹患失智症,而台灣針對阿茲海默症的治療研究有了新突破。南臺科技大學講座教授蘇益仁團隊,利用薑黃衍生物新製劑開發的新藥,已經通過動物實驗,證實對治療阿茲海默症有效,有機會成為首件成功新藥。 -
免疫治療延長存活率 晚期肺癌患者現生機
癌症新知 / 肺癌4078免疫療法為晚期肺癌患者開啟一線生機,不過,最早的治療準則為生物標記PD-L1表現量必須超過50%,讓不少病友失望,因為連試的機會都沒有。最新臨床實證發現,即使生物標記PD-L1的表現量不高,接受化學治療合併免疫療法,仍可延長存活期。 -
標靶用藥基因檢測 可望讓癌症成為慢性病
癌症新知 / 標靶治療5258該項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北榮病理檢驗部主任周德盈表示,每個癌友的癌細胞基因表現不一樣,這也說明了有人治療效果很好,可以有效延長存活期,但也有人對於藥物並無反應,確診治療後沒有多久即病逝。 -
國內研究團隊重大發現 破解口腔癌惡化之謎
癌症新知 / 抗癌密碼3841該項研究成員來自台北醫學大學、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奇美醫院,屬於跨領域合作研究團隊,研究成果卓越,獲得突破性研究成果,成果刊登在2017年6月底出版國際知名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
血液檢測癌症個人化管理 液態切片活捉腫瘤DNA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8致力於精準癌症檢測的合度精密生技4日宣布,合度液態切片正式在台灣上市。合度液態切片是分析循環腫瘤DNA(ctDNA)的癌症血液檢測。此檢測提供腫瘤科醫師一項有價值的工具,來管理病人的癌症治療以及觀察治療的反應和評估復發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