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生氣
-
體罰藏暴力循環風險! 家扶:3成學童不知為何被體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41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禁止體罰兒童,在日韓修法明定禁止父母體罰後,台灣也將跟進並於近期公告民法修正草案。家扶基金會調查兒少對父母體罰看法,在3月21日公布《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報告,顯示學齡階段在小學的兒少遭父母體罰比例高,甚至有3成表示父母不會告知體罰原因,7成認同體罰會讓親子關係變差,近8成認為會對自己身心造成傷害。父母教養影響兒少人格發展,體罰的速成式教養策略,無形中卻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兒少健康」,更潛藏暴力循環風險。家扶基金會「用愛包圍計畫」代言人林宥嘉,持續關注兒少保護議題,同理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每一分努力,呼籲用合宜的管教方式才能正確傳達父母的愛,而社會大眾一起加入關注、用愛包圍。 -
過年哪些事別做? 網友熱議7大禁忌小心誤觸影響運勢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169農曆年節是新的1年象徵性的開始,因此在這段期間,各種舉動也容易被放大檢視,和親友愉快過年之際,也須留意別犯過年禁忌與習俗,傳統上認為若誤觸禁忌恐導致接下來的1年不甚順遂,但若從除夕到元宵節都能遵守好習俗,則象徵會為新的1年帶來好運。然而禁忌何其多,究竟春節期間有哪些事情不能做呢?一起來看看網友們怎麼說。《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本次透過《OpView社群口碑資料庫》追蹤近1年內「過年禁忌」話題的網路聲量表現,帶您了解有關網友熱議的7大過年禁忌排行。 -
孩子也有情緒困擾! 別輕忽兒童憂鬱情緒核心4大表現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66如果孩子出現討厭學校、總是說自己沒朋友、覺得孤獨、感到自卑等,是時候多關心孩子的情緒狀況了!憂鬱情緒往往有多種表現,不同的年齡層隨著其生活樣態和身心發育,顯現的特徵會有所不同。南韓研究發現,孤獨、自我厭惡、厭惡學校和自卑是兒童憂鬱情緒最核心的表現。另外,學業困難(學業成績下降)、難過(哭泣)、自卑(打架)、自我厭惡(負面身體形象)、缺乏愉悅感(厭學)、悲傷(孤獨)、不愛上學(缺乏友誼)等的權重明顯高於其他。 -
童打疫苗後呼吸不順!竟檢出妥瑞症 醫:病因來自遺傳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275611歲的小明剛打完第2劑新冠肺炎疫苗,媽媽發現他打完疫苗後一個禮拜開始有覺得呼吸比較不順暢,常需要做深呼吸,同時也經常會覺得喉嚨有分泌物,需要做清喉嚨的動作。媽媽很擔心小明這樣的現象是不是跟感染或打疫苗有相關?於是帶他來求診希望能夠釐清發生這個現象的可能原因。 -
耳鳴非小事!恐伴隨暈眩、重聽 醫揭內耳3大疾病關聯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4913你是否曾在夜深人靜時聽到嗡嗡的耳鳴聲?1名48歲的中年男子,因長時間忽視耳鳴症狀,嚴重時甚至會產生暈眩、天旋地轉,需躺在床上休息超過半天才可能稍微恢復,因此常不敢外出,讓他的生活品質大受影響,經檢查才發現是罹患了「內耳疾病3兄弟」3大病症。耳鼻喉科權威醫師李宏信指出,耳鳴、暈眩、重聽是常見的「內耳疾病3兄弟」。耳朵的結構從耳界(肉眼可見的耳朵部位)向內延伸,可以分成外耳、中耳以及內耳3大區域。內耳位於中耳的上方、旁側,內耳的構造長得像個蝸牛體,也如同蝸牛般有觸角形狀,內耳蝸牛體呈現出3個觸角狀稱為「三半規管」,也就是蝸牛體的部分受了傷,便會產生暈眩感。 -
幫助不了個案!社工自我疑惑 諮商博士解析陪伴心理學
健康養生 / 好讀精選2484《陪伴心理學》一書描述著心理諮商師以陪伴的角色,來給予個案所需要的幫助。作者黃士鈞(又名哈克)在書中提到,「如果不能愛,那就關心;如果不能掛心,那就想念;如果不能想念,那就想起。如果情感沒有辦法流暢的傳給他,那就傳關心給他;如果不能幫到他的改變,那我來參與;如果不能參與,我就當個聽者就好。」 -
血壓突然飆高恐致腦病變! 專家提醒:就醫前做3件事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569王火金醫師提醒高血壓患者,若血壓高於180mmHg沒有馬上治療,恐有腦病變的風險,也會對於多重器官造成損害、血管硬化,甚至形成血栓;因此平時的血壓控制相當重要,需善於疏導情緒壓力,飲食清淡、多攝取新鮮蔬菜、保持規律作息,如有肥胖或失眠問題也必須積極治療,並配合醫師的指示服用藥物控制血壓。 -
颱風天防災必備有哪些? 別只囤泡麵!「這項」不能忘
健康養生 / 話題懶人包2869颱風來臨前,超市商品被搶購一空是常見景象。但其實只要做好適當的防災措施,並準備足夠因應颱風的物資,就能有效的降低損害。關於「防颱用品」,網路上討論度最高的便是「食物」。「保暖衣物」、「飲用水」同樣榜上有名。颱風是少數可以預警的天然災害。提醒民眾在氣象局發布颱風警報時,趁早做好防颱準備,待在家中避免冒雨外出,才能保障生命與財產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