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爭執
-
疫情下確診者辛苦「照顧者」也難熬 心理師提暖心解方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2869過去我們關注確診者或居隔者的心理健康,卻忽略照顧者(同住父母或室友)可能因為生活受影響,對確診者指責「為什麼別人都不會確診,就你確診」等遷怒言論。臨床心理師建議,照顧者可找親友協助,不論是經濟援助或是輪流照顧都可以,且雙方應該要互相體諒,如溝通時經常措辭嚴厲,可改用寫字方式。 -
幼童打不打疫苗兩派論戰 莊人祥:接種後可降低重症率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118針對兒童是否需要打疫苗一事,莊人祥也提出數據說明:兒童、青少年施打疫苗,雖有副作用,卻能防範重症。 -
《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同名著作 網熱議10大悲涼狀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885舞台劇《婚內失戀》改編自鄧惠文醫師的同名著作,同時與「網路溫度計」合作調查「婚內失戀的10種悲涼狀態」,透過網路數據統計網友討論最多的婚內失戀10大理由。 -
2021被喻為「離婚元年」? 多對明星離婚網曝6大原因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2648觀察近1年「離婚」的相關話題討論,可發現因近期多組藝人的「外遇」離婚事件,該項原因也成了民眾熱議的離婚緣由,不少網友看到藝人因外遇而離婚的新聞後,紛紛留言表示「想自由就不要結婚害人」,同時也常見民眾發文請益「面對伴侶外遇時的抉擇」,都特別容易引起網友憤慨表示「外遇離婚就對了!壞戲拖棚影響健康」、「不要讓自己那麼卑微,諮商不一定有用」等,紛紛規勸不應容忍伴侶的外遇出軌行為。 -
何時復工勞雇雙方看法分歧 明訂職災復工新法破除僵局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2237在明(2022)年5月1日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起正式實施後,職災勞工可透過早期積極且個別化的復工重建措施,期能在以傷病情形不會惡化為前提下,盡速重返職場,創造勞資共榮、多贏的幸福職場。 -
疫情爆發職場困擾讓焦慮上身 精神科醫師傳授6招自救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114施姸安醫師提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層面廣,今年的情況又較去年更加嚴重,首先明顯受到衝擊的就是工作經濟問題,收入減少影響生活;家人長時間在家,更容易放大相處問題,爭執衝突的頻率增加;也會擔心染疫的可能;對未來更加充滿不確定感,不知道要如何規劃未來,以上種種都是造成壓力引起焦慮的因素之一。 -
孩子網路成癮嗎? 網路使用習慣自我篩檢量表一測便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585小孩不能到校上課,透過網路視訊學習,沒多久接著放暑假,許多家長叫苦連天,除請假在家,還必須擔心小朋友長時間接觸電腦,會不會網路成癮,醫師提醒,父母應該與孩子訂好網路使用規範,限定上網時間,並調整親子溝通模式,減少衝突。 -
居家辦公、遠距上課宅家抗疫 天天相處增加磨擦吵不停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881根據臺北市政府衛生局調查顯示,107至109年民眾尋求心理諮商之首要困擾皆為兩性婚姻關係(28%),可見相愛容易相處難,當夫妻都居家辦公,彼此工作型態、時間和習慣的不同也勢必會形成某些干擾,封閉的空間讓家人只能聚焦在少數的家事分配、孩子教養、生活習慣等歧異以致於放大衝突。以往,吵架的隔天還能各自出門上班,拉出冷靜思考的空間;現在宅在家裡配合抗疫,長時間相處很容易相看兩瞪眼。當衝突摩擦產生,臺北市政府衛生局亦提供【SAFE】守則,讓您及時化解爭執,安全下莊,不要讓疫情考驗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