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淋巴結轉移
-
7旬翁血尿長達1周以為膀胱結石 確診竟是晚期攝護腺癌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4189攝護腺癌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可能因素包括年紀大、家族史、飲食及環境等,由於患者的癌細胞已轉移到淋巴結,手術治療僅限於早期患者,故採荷爾蒙治療和放射線治療,荷爾蒙治療可以抑制男性荷爾蒙的作用,抑制癌細胞生長,而放射線治療可精準殺死癌細胞,並避免傷害正常組織。 -
2020國人癌症死亡人數降低 攝護腺癌排名竟悄悄上升
癌症新知 / 攝護腺癌5526攝護腺癌大多進展速度緩慢,相較於其他癌症,攝護腺癌可能較有機會及時把握診斷與治療的時機,但近年來國人攝護腺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卻逐年增加。北投健康管理醫院沈彥君主任醫師表示,由於早期攝護腺癌大多數沒有顯著的症狀,如果有症狀也容易被誤認和攝護腺肥大相關,往往就醫確診時已是中後期癌症。國人男性於50歲後大約有5成會出現攝護腺肥大問題,且比例隨著年齡增加。也因攝護腺肥大屬良性增生,當攝護腺癌的症狀被誤認只是攝護腺肥大,就易使人掉以輕心,反而延誤及早診斷治療的時機。 -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癌症新知 / 乳癌592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乳癌中心鄭翠芬主任指出,黃小姐雖是早期乳癌,但術後未良好配合醫囑持續治療,很容易導致癌細胞在短期內復發甚至轉移,提醒早期乳癌患者不可輕忽術後預防的重要性。彰化基督教醫院全方位乳房腫瘤中心主任陳達人教授呼籲,早期乳癌5年存活率已超越8成,且現今治療日新月異,患者可依照不同基因表現訂定個人化治療方針,術後應配合醫囑積極治療預防復發。 -
蕭彤雯初期肺腺癌所幸手術成功 9成台灣女病人未吸菸
癌症新知 / 肺癌3725前主播蕭彤雯日前才在個人臉書寫下「媒體工作者壽命似乎特別短!」,因為她在一天內痛失兩位在新聞界的好友,不料,22日在臉書貼文,前幾天動了「左下肺楔狀切除手術」,經病理檢驗確認為肺腺癌0期。 -
圖解巴塞隆納肝癌分期 徹底了解肝癌治療策略
癌症新知 / 肝癌4350黃怡翔主任說明,肝癌初期通常沒有症狀,需要利用腹部超音波、電腦斷層檢查等影像工具才能夠發現。腹部超音波是不具放射線的非侵入性檢查,不會疼痛、便利性高,能揪出小於1公分的腫瘤,是偵測肝癌的利器,建議高風險族群要定期追蹤,才有機會及早發現肝癌。 -
大腸癌好發於這些族群 50至74歲民眾國健署補助篩檢
癌症新知 / 腸癌3615台大醫院新竹分院內科部血液腫瘤科楊明翰醫師說明,大腸癌泛指發生於大腸的惡性腫瘤,可依其侵犯位置分為結腸和直腸;結腸包含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及乙狀結腸,乙狀結腸和直腸相接。大多數大腸癌一開始時只是良性瘜肉,經過一段時日後,有些瘜肉會惡化成大腸癌,逐漸變大產生症狀。若是出現在升結腸較容易造成貧血、腹脹;若發生在降結腸或乙狀結腸則多出現腹瀉或便秘,及型態變細或帶狀改變、血便或是腸道阻塞來表現。 -
罹患食道癌症狀難分辨 中年男子打嗝不停竟已第3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31由童綜合醫院放射腫瘤科主任葉啟源以標靶真光刀設備進行放射治療,1個月內共進行25次(每次10分鐘),透過療程將腫瘤縮小後,再由胸腔外科主任童詠偉以手術清除原發腫瘤及26顆淋巴結,在術中也赫然發現腫瘤已縮小至第0期狀態,放射療程成效良好。 -
三陰性乳癌預後差 CDK4/6抑制劑納健保造福晚期癌友
癌症新知 / 乳癌3945乳癌在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一直蟬聯第1位,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公布的資料,乳癌發生率約為每10萬人口有70人罹病,相當於每天約有31位婦女確診乳癌。所幸乳癌的治療持續進步,能給予患者更多治療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