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淋巴細胞
-
全球對抗新冠肺炎 美報導:NK細胞可望提供新契機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72725美國《華爾街日報》於3月13日的報導中也指出,已有許多研究單位針對新冠肺炎找尋疫苗與治療藥物,希望能幫助全球對抗新型冠狀病毒,其他也有希望藉由自體免疫細胞,讓它成為對抗病毒的方式,特別是自然殺手細胞(NK細胞),或許有機會使用免疫療法,將自然殺手細胞直接注入體內,增加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抵抗病毒的機會。 -
全身長滿水疱如燒燙傷 罕見自體免疫疾病天疱瘡作祟
醫藥衛生 / 醫院情報4305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過敏免疫風溼科主任蔡肇基表示,吳爺爺為茶農,可能是清洗茶葉時,皮膚接觸到農藥而產生自體抗體,繼而全身性出現大面積水疱和潰瘍。因睡覺時容易壓到傷口必須趴睡,造成睡眠品質不佳,且除了背部潰爛成一片外,手肘關節處也陸續出現水疱,令他十分恐慌,不得不就醫治療。 -
這7種衰老症狀可能是血白病徵兆 醫師提醒3大迷思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320王銘崇強調,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是否需要進行治療需要醫師嚴謹判定,民眾應遵照醫囑追蹤或治療,若有疑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切勿自行尋找坊間偏方,避免因服用類固醇,造成白血球下降或淋巴結變小的短暫假象,長期下來產生不良副作用,讓患者破財又傷身。 -
果凍細胞保留細胞生物活性 有助於幹細胞研究
醫藥衛生 / 生醫產業47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胡哲銘與研究團隊的最新研究發現,在細胞中注入狀似果凍的水凝膠(PEG)後變成「果凍細胞」,可以在細胞死亡時保存細胞膜上蛋白質、醣類等生物活性,有助於幹細胞研究、免疫治療以及病毒檢測技術研發。 -
老翁大腿內側腫塊如麵龜 竟是罕見默克細胞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9941名82歲的老翁於3年前發現右大腿內側冒出腫塊,起初不以為意,但腫塊越來越大,甚至導致走路時疼痛,就醫後發現竟是皮膚癌中罕見的「默克細胞癌」,緊急安排手術切除腫瘤,但不到半年就又復發。 -
不良衛生習慣恐染幽門桿菌 增胃淋巴癌風險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5133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淋巴細胞是負責對抗侵入人體病原的細胞,主要位在扁桃腺、脾臟和淋巴結等免疫器官。腸胃道黏膜也有一些散佈的淋巴細胞,構成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當這些細胞轉變成惡性時,就是所謂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
-
俄羅斯幹細胞研究領先歐美 可望技轉台灣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3682台灣國際健康新知推廣協會理事長黃鼎殷醫師表示,國外醫界在幹細胞研究上,大都已捨棄胚胎幹細胞,而專注於成體幹細胞。俄國的幹細胞分離、培養,起初用於拯救戰場上的士兵,使其免於死亡或是殘障,經過分離及培養等複雜程序後,透過靜脈注射,將幹細胞直接打入脊椎、脊髓腔、眼球周圍區域、膝蓋、皮下組織等部位。
-
頸部淋巴結腫大且體重下降 當心罹患淋巴癌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4958成大醫院血液腫瘤科許雅婷醫師解釋,淋巴癌為淋巴細胞異常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目前尚無法確定致病原因,但有研究顯示,暴露在有機化學物質及放射線中,或被某些細菌(如幽門桿菌)和病毒感染(如C型肝炎、人類免疫缺乏病毒),皆有較高罹癌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