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衛生習慣恐染幽門桿菌 增胃淋巴癌風險

4846
【NOW健康 吳孟瑤/台北報導】
胃部不適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與胃幽門桿菌的感染有關,是屬於一種低惡性度的淋巴癌,癌細胞的成長擴散相當緩慢。(圖/ingimage)

70多歲王太太,時常因上腹悶痛而自行買胃藥服用,每次服藥後症狀稍有改善,但一、兩周後又會再次發生,情況反覆超過一年,因此就醫。胃鏡檢查發現胃壁一大半都紅腫且表面散佈著許多潰瘍,切片顯示為淋巴癌,屬於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MALT lymphoma)。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淋巴細胞是負責對抗侵入人體病原的細胞,主要位在扁桃腺、脾臟和淋巴結等免疫器官。腸胃道黏膜也有一些散佈的淋巴細胞,構成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當這些細胞轉變成惡性時,就是所謂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

此癌可能出現的腸胃症狀有像腹痛、消化不良、食慾不佳、噁心等,部分人可能還會伴隨體重減輕、貧血等症狀。

至於罹癌是否一定要手術,康本初指出,從細胞的來源來看胃的惡性腫瘤,最常見的有胃腺癌,就是一般所指的胃癌,另外有胃基質瘤、胃神經內分泌瘤和胃淋巴癌等。因細胞來源、侵犯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和效果也都不一樣。

康本初解釋,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與胃幽門桿菌的感染有關,是屬於一種低惡性度的淋巴癌,癌細胞的成長擴散相當緩慢。

倘若癌細胞侷限在胃,以幽門桿菌的藥物治療就有不錯的效果,但若已發生轉移,則需要配合放療或化療。

預防方面,康本初說明,雖然隨著社會衛生條件愈來愈佳,感染胃幽門桿菌的人明顯降低,但由於胃幽門桿菌並非終身免疫,治癒後也有再次感染的風險,故呼籲民眾仍應維持良好的衛生習慣,像是用餐時採公筷母匙、不共食等,以降低幽門桿菌感染的機會。

康本初提醒,長期胃部不舒服,或是服用胃藥後不適症狀仍反覆出現時,應盡早接受檢查治療。胃的惡性腫瘤因細胞來源、侵犯程度不同,治療方法和效果都不一樣,並非每種都一定要手術,切勿長期自行購買胃藥服用,以免延誤治療。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