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治療指引
-
新版心臟衰竭治療指引接軌國際 可望降低2成死亡率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2803中華民國心臟學會理事長黃瑞仁醫師指出,全台每年超過7萬人因心臟衰竭住院,世界衛生組織報告顯示,心臟疾病對人類健康危害還高於癌症,名列全球10大死因之首,而心臟衰竭為心血管疾病末期表現,隨著人口老化,台灣心臟衰竭病人逐漸增加。 -
多發性硬化症無法孕育下一代? 專家這樣回應
醫藥衛生 / 醫藥話題2746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包括的多樣性讓病患不知道是疾病的一部分,以及疾病對患者心理、社交及工作的影響。因為罕病不被家屬或朋友了解,許多疑問埋藏在心底「不敢說出口」,例如擔心是否影響兩性互動、是否能夠生育,害怕復發惡化等。 -
嚴重癌因性疲憊症癌友 恐被迫中斷治療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2789根據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過去調查統計,高達92%癌友同時罹患「癌因性疲憊症CRF」,更有4分之1已達中重度需藥物協助治療,若不妥善因應,將削弱體力,進而嚴重打擊患者治療意願,甚至被迫中止化、放療,長久以來,成為公認無法滿足的醫療需求。 -
血糖控制不佳傷腎又傷心 糖友恐少12年壽命
醫藥衛生 / 常見疾病5346歲林小姐身高165公分,體重69公斤,從事文書工作,飲食不忌口,也懶得運動,宛如「沙發馬鈴薯」越來越胖,健檢報告滿江紅,空腹血糖值竟高達292mg/dl,糖化血色素(HbA1C)甚至高達11.3%,就醫確診為糖尿病慢性併發症,腎臟功能不佳。 -
術前放化療治直腸癌 降低局部復發率
癌症新知 / 腸癌1063一名70歲老翁,去年如廁時發現糞便有帶血、形狀變細等情形,原以為是痔瘡而未加理會,但症狀持續數月,後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就診,在腸鏡檢查後,經病理切片、影像醫學檢查,才得知已罹患直腸癌第3期。 -
術前放化療治直腸癌 降低局部復發率
癌症新知 / 腸癌2948一名70歲老翁,去年如廁時發現糞便有帶血、形狀變細等情形,原以為是痔瘡而未加理會,但症狀持續數月,後至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就診,在腸鏡檢查後,經病理切片、影像醫學檢查,才得知已罹患直腸癌第3期。 -
9成2癌友出現癌因性疲憊 醫師呼籲別隱忍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1056 -
9成2癌友出現癌因性疲憊 醫師呼籲別隱忍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491台灣癌症安寧緩和醫學會一項全台灣流行病學調查發現,9成2癌友有癌因性疲憊症症狀,其中4分之1達到中重度,嚴重到有睡眠困難、疼痛、食慾不振及憂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