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納入懷孕用藥建議,顯示醫界對於此需求越發重視。(圖/ingimage)
5月30日為世界多發性硬化症日,意在提升民眾對於疾病的認知。多發性硬化症病友多為育齡女性,過去擔心因病無法孕育下一代被迫放棄生育計畫。然而,隨著醫療進步,目前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納入懷孕用藥建議,顯示醫界對於此需求越發重視。
臺大醫院神經部主治醫師楊智超解釋,多發性硬化症(Multiple Sclerosis,簡稱MS)是中樞神經系統的自體免疫疾病,致病原因不明,但不正常的免疫反應會破壞髓鞘與神經細胞,影響神經傳導能力而導致失能。根據神經受損的位置會出現不同症狀,常見的病症包括視力模糊、肢體無力、感覺異常、平衡失調、疲倦、認知功能受損等。多發性硬化症在全球為僅次於中風的第2大神經疾病,其中女性患者為男性的2至3倍,年齡大約於20到40歲之間。全台患者推估約為1千餘人,屬於公告的罕見疾病。
楊智超醫師說明,多發性硬化症症狀包括的多樣性讓病患不知道是疾病的一部分,以及疾病對患者心理、社交及工作的影響。因為罕病不被家屬或朋友了解,許多疑問埋藏在心底「不敢說出口」,例如擔心是否影響兩性互動、是否能夠生育,害怕復發惡化等。
無法孕育下一代、病症影響生活品質且無藥可醫、無法工作、運動為患者常見的迷思。且多為正值生育年齡的年輕女性,生育課題對她們來說更顯重要!對此,楊智超醫師強調,最新的國際多發性硬化症治療指引已將懷孕相關用藥建議納入,顯示國際對此議題的重視,台灣醫界亦相當關心患者的生育考量。
中國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神經部神經檢查室郭育呈主任指出,治療藥物仍在推陳出新,及早確診治療更能減少失能惡化機會,並呼籲患者不要自行斷藥、積極配合醫囑。期許患者不要放棄治療希望,相信將來安全、效果好的治療選擇會越來越多,值得拭目以待。
延伸閱讀
-
肺動脈高壓易致命 「PK小綠人」線上揪病灶只要3分鐘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567台中榮民總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主任黃文男表示,肺動脈高壓就是「肺動脈的高血壓」,因為壓力過大導致心臟必須更努力工作,才能將血液送出,當壓力越來越高,心臟負荷就會更重。當肺部血液供給不足,患者容易因缺氧而呼吸急促、疲倦。 -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好與壞 「一分鐘微笑量表」告訴你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907財團法人風濕病基金會台灣抗風濕病聯盟蔡世滋董事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也有治療目標,臨床上常用「DAS-28」分數來評估疾病活動度,區別為疾病緩解、低疾病活動度、中疾病活動度與高疾病活動度等4種等級。 -
國衛院與中榮、高醫發現 基因變異可精準診斷紅斑狼瘡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1552譚澤華率合作團隊,自2009年起研究SLE致病成因與精準之生物診斷標記,分析臨床檢體及基因改造小鼠研究,在2011年首度發現調控發炎反應的酵素蛋白激酶GLK是自體免疫疾病SLE的致病關鍵。再歷經7年研究,證實GLK過量表現在SLE病患之T淋巴細胞中,誘發IL-17A細胞激素大量產生,是造成許多自體免疫疾病的元凶。然而,GLK過量表現於SLE病患中的成因,多年來仍懸而未解。 -
血脂超標很傷腎! 高血脂讓腎功能惡化恐增加死亡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5888「這個現象叫做翹翹板效應,臨床上還蠻常見的。」高雄長庚醫院腎臟科楊智超醫師指出,腎臟功能較差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不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要達標,也同時要考慮到病人更常會合併高三酸甘油脂以及偏低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需要更積極的治療來控制混合型高血脂的問題,不過,控制三酸甘油脂TG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可能爬升,兩者的關係像翹翹板一樣。 -
打莫德納疑似紅眼兔不良反應 眼科醫師:3症狀速就醫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208新店耕莘醫院眼科主治醫師張芯瑜表示,虹彩炎反覆發作易造成青光眼、白內障或視網膜病變,甚至造成失明,所幸這名女性患者經治療後目前狀況已趨近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