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末梢血液循環
-
糖尿病「3多1少」症狀僅占1成 醫曝手腳麻是重要警訊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934根據國健署推估,目前台灣已突破250萬名糖友,糖尿病及其所引發的併發症更是不容小覷。糖尿病是全身血管系統的殺手,往往從小血管病變開始,常見末梢血液循環不佳的情況發生,進而釀成大小血管病變,甚至出現神經受損的神經病變,一旦病情控制不佳,容易引起心臟病、中風,嚴重恐致失明、洗腎或截肢。 -
糖尿病「富貴腳」!患者足部受傷難癒合 恐有截肢風險
醫藥衛生 / 慢性疾病4240奇美醫院護理部糖尿病衛教護理師陳明惠宣導,預防足部病變第1步,糖尿病患應按時服藥、正確攝取飲食及養成運動習慣,積極控制血糖。病患可搭配自我監測血糖或裝置連續性血糖監測儀,了解血糖現況,以作為調整藥物劑量或生活習慣的依據,並按時回診定期做神經及循環檢查。 -
溫差過大當心腦中風! 護血管避免阻塞促進血循成關鍵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4150現代人生活步調快速、壓力龐大,飲食多以高糖、高油、高鹽為主,不僅三高、慢性病盛行,長期容易造成心血管壓力,血液循環變差,一不注意血管阻塞就會導致中風。新竹縣康青骨科診所郭文華醫師指出,民眾面對三高、糖尿病等疾病,長期疏於控制,血管容易變質,進而形成血栓,造成動脈硬化,尤其天氣變化大時,血壓起伏也大,一不小心血管就容易壞掉。 -
氣溫驟降威脅心血管健康 末梢血循不良慎防腦中風上身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5463台中市瑞比診所蔡永隆醫師表示,秋冬季節天氣心血管患者明顯增多,當氣溫下降血管收縮,血管管徑變小,容易導致血壓上升,倘若血管長期處於高壓狀態,血管壁就會變得比較脆弱、失去彈性,甚至容易阻塞或破裂造成中風。 -
入秋早晚溫差大血管健康要顧好 補充1成份慎防腦中風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8381新北順安復健專科診所滕學澍醫師指出,像是血壓上升、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急性發作等,主因便是氣溫驟然降低會造成血管快速收縮,促使血壓上升,輕則增加末梢肢體血液灌流不足的情況,導致手腳冰冷、肢體麻木感、疲倦、水腫等症狀;而高血壓患者在接觸到冷空氣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時,可能會出現頭暈、噁心、嘔吐等症狀,嚴重恐引發心血管疾病或腦中風急性發作。 -
糖尿病患血糖控制不佳恐增血管病變風險 影響末梢血循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9426台北鄭醫師診所鄭詩鋒醫師表示,糖尿病大致可分為第1型和第2型,第1型占極少數、99%以上為第2型。第1型為完全缺乏胰島素;第2型則是相對性缺乏胰島素,受遺傳基因影響,若父母有糖尿病,子女有超過5成的罹患機率,再加上生活習慣不佳,罹患糖尿病機率大幅提高,因此,這類族群必須更嚴格管控生活和飲食習慣來預防糖尿病。 -
這種頭痛早上易發作且為單側 醫:腦部血循不良恐誘發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10254台北家佑診所朱家良醫師表示,常見的原發性頭痛分為緊張性頭痛和偏頭痛2種,緊張性頭痛主要因壓力、情緒緊張、肌肉收縮有關,會有緊箍咒的頭痛感,發作部位從後腦勺、雙側都可能發生,下午發作機率較大;偏頭痛逾7成發作於單側,會出現跳動的抽痛感,還可能合併頭暈、噁心嘔吐,以及眼睛痛、畏光、畏吵等現象,發作從3至4小時到3天都可能,早上發作機率高。 -
動脈硬化不只在冬天 大熱天也可能併發心肌梗塞釀猝死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9027心肌梗塞不只好發於寒冷的冬天,炎熱高溫的夏天也可能因為人體血管擴張,流汗過多、水分補充不足,導致體內血液變得濃稠,進而出現冠狀動脈堵塞的情形。尤其三高患者、肥胖不運動、飲食過油、好菸酒等,不分季節都是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高危險群,應多加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