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曾志仁
-
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女高於男 未避孕比例創新高
兩性關係 / 愛愛這檔事5138國民健康署最新青少年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出爐,總共收集5,700份有效樣本,結果發現,近10年國中生曾發生性行為的比率從2.3%攀升到5.7%,女生成長幅度更為明顯,從2.0%升至6.2%。 -
打疫苗可減少7成子宮頸癌發生率 有性行為仍然有效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3943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表示,女性子宮頸癌發生,與人類乳突病毒(HPV)有關,大多數是性行為時男性帶入女性子宮頸,雖然感染多數會痊癒,但少部分感染者病毒會潛藏子宮頸,慢性破壞導致癌症出現,現在預防子宮頸癌最好方式就是打疫苗,讓身體產生病毒抗體,當病毒入侵就能馬上對抗。 -
女性無性行為不需做抹片? 醫:定期篩檢有其必要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0791研究證實,大多數子宮頸癌患者係因持續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早期大多沒有症狀。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曾志仁提醒,就算已經停經,以及很少或很久未有性行為的女性,均應接受抹片篩檢,別輕忽子宮頸癌的威脅。 -
解除「頸」報》疫苗加抹片 全面防範子宮頸腺癌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227國內推動子宮頸抹片篩檢成效顯著,使得子宮頸癌死亡率已下降六成,但癌細胞生長源頭難以掌控,尤以「腺癌」確診過程更繁複,醫師建議,女性除了定期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也可搭配輔助接種HPV疫苗,雙重防護子宮頸癌,解除婦女「頸」報。
-
新一代事後丸 避孕零漏洞
兩性關係 / 嬰兒母親3687臨床發現,國內已婚成年婦女,不預期懷孕的比例越來越高,不僅成年女性如此,也有越來越多青少女面臨未婚不預期懷孕的兩難,足以顯見,國內避孕防護觀念有待加強。曾志仁醫師分析,「一時性起」的「非預期性性行為」,最容易造成避孕大漏洞,讓女性面臨不預期懷孕的意外風險,不僅造成個人身心負擔,也容易衍生社會問題。 -
卵巢超音波及血液篩檢 無助早期發現卵巢癌
癌症新知 / 癌症百科48美國預防工作小組主席穆易爾表示,現有的卵巢癌篩檢法,包括卵巢超音波檢查和血液檢驗,並無法有效降低死亡率。除非女性出現卵巢癌徵兆,或有突變基因BRCA1或BRCA2,屬卵巢癌高風險族群,否則不建議一般女性接受例行性篩檢。 -
年輕就建立防癌觀念 子宮頸癌防治三要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2384環境在變、性行為模式與婚姻年齡在變,台灣女性罹癌特質也在變,在感染年齡層逐漸年輕化,年輕女性感染的人類乳突病毒(HPV)更容易多型別化,在今天世界各國都已經發現子宮頸癌有逐漸年輕化、腺癌化的趨勢,因此女性預防子宮頸癌要從年輕開始。女性癌症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曾志仁副院長指出,時代變遷,預防醫學要跟著改變,安全性行為的觀念與習慣務必從年輕起建立,抹片預防的觀念也務必從年輕起養成,女性感染HPV 5至10年的時間後,即將面對輕熟期多彩人生開始,也即將面對婚姻與家庭的建立開始,而在這時,也開始面對罹患子宮頸癌風險,因此預防的動作要趁早。 -
子宮頸癌疫苗 立委籲納入公費疫苗政策
癌症新知 / 卵巢.子宮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