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暴力
-
7旬阿公術後出現幻覺 「術後譫妄」恐與這原因正相關
健康養生 / 老年照護45062020年1篇回顧性文章指出,「術後譫妄」好發於老年病人,特別重大手術之後,症狀包括精神狀態改變、思考混亂、幻覺、譫語、不安、激動或抑制、情緒不穩定,對現實環境的錯誤認知等。若如果情況嚴重,病人還可能出現暴力行為或自我危害的行為。 -
「巴氏量表」事關看護申請 該不該保留醫界提不同看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861近期有醫師因為巴氏量表的開立,與病患家屬起衝突,引發各界對於巴氏量表存廢的討論。據媒體報導,內湖三軍總醫院的神經外科醫師,認為病患不須開立巴氏量表,使得家屬不滿揮拳。對此,部分專業人士認為不應由醫師來開立這份量表,建議整合到「長照2.0」機制中;而衛福部則回應,暫時不調整現在機制。 -
性暴力受害者精神壓力大 近300受暴者僅6成積極求援
健康養生 / 消費生活4693現代婦女基金會呼籲民眾關注社會輿論對性暴力被害者求助行為的影響。 現代婦女基金會本次進行的「性暴力事件求助態度網路調查」,調查期間為112年3月1日至3月31日,共回收876份有效問卷。本項調查共分為「假設遭受性暴力」及「實際遭受性暴力」的求助態度兩大區塊來比較,再將前者區分為「假設遭遇上司性騷擾」及「假設遭遇熟識好友性侵害」兩大題組來了解民眾的求助態度。 -
民法擬修法禁止家內體罰 人本:多數家長支持但須配套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1937今天4月4日兒童節,是屬於孩童歡慶的日子!然而,針對孩子管教的問題,不少父母會在小孩犯錯時,以罰站等方式處罰孩子。法務部預告,擬修民法1085條修法草案,限制父母懲戒權,不得對子女進行身心暴力行為。國教行動聯盟反對粗暴修法,同時發表調查,發現有7成家長反對修法。人本教育基金會則力挺修法,並建議催生配套措施,讓家長有能力妥善管教。 -
體罰藏暴力循環風險! 家扶:3成學童不知為何被體罰
健康養生 / 親子育兒2641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禁止體罰兒童,在日韓修法明定禁止父母體罰後,台灣也將跟進並於近期公告民法修正草案。家扶基金會調查兒少對父母體罰看法,在3月21日公布《兒少對父母教養的看法》報告,顯示學齡階段在小學的兒少遭父母體罰比例高,甚至有3成表示父母不會告知體罰原因,7成認同體罰會讓親子關係變差,近8成認為會對自己身心造成傷害。父母教養影響兒少人格發展,體罰的速成式教養策略,無形中卻犧牲了「親子關係」和「兒少健康」,更潛藏暴力循環風險。家扶基金會「用愛包圍計畫」代言人林宥嘉,持續關注兒少保護議題,同理家長在教養子女上的每一分努力,呼籲用合宜的管教方式才能正確傳達父母的愛,而社會大眾一起加入關注、用愛包圍。 -
茶葉變毒品?食藥署提醒二級毒品「恰特草」危害甚鉅
醫藥衛生 / 藥品安全2594許多民眾至海外旅遊,習慣購買當地茶葉,不過,食藥署提醒,來自非洲及中東地區的恰特草(Catha edulis),又名阿拉伯茶、衣索比亞茶、葉門茶、巧茶、布希曼茶(Bushman's tea),內含有卡西酮(Cathinone),已被認定為第二級毒品及第二級管制藥品,如果攜帶回台灣,將吃上官司。 -
3月新制!疫苗+1上路 北市女學生免費生理用品擴大領
健康養生 / 最新消息2090今天是3月的第1天,也有部分新制度在今1日啟動,包含最新一輪的快篩實名制以及3月6日將上路的校園脫口罩政策。《NOW健康》簡要整理幾項與醫藥健康相關的新制度,以及即將在3月結束的舊活動與制度,幫助讀者了解。 -
兒福聯盟:1成2高中生心理壓力大 專家建議納定時檢查
醫美減重 / 精神健康3025社會不斷在進步,若論物質享受,現代父母能給予的、孩子所獲得的相比過去絕對豐富許多,但是我們的孩子有因此變得比較快樂嗎?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12到17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程度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16.0%)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8.2%)的兩倍之多。除此之外根據衛福部於2021年公布的統計報告更指出,「自殺」已攀升至15到24歲青少年死因第2位,顯見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