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盟:5兒少有1人遭網路詐騙 曾被網友「騙色」更難防

3844
葉立斌 報導
兒盟:5兒少有1人遭網路詐騙 曾被網友「騙色」更難防
▲兒福聯盟希望家長注意,今年兒少上網時間比疫情前多5小時,且每5人就有1人曾遭詐騙,甚至有2成左右的兒少險掉入「騙色」陷阱!(圖/兒福聯盟提供)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戶外連日高溫,在室內吹冷氣、滑手機上網,已成為現在青少年最常見的娛樂。然兒福聯盟希望家長注意,今年兒少上網時間比疫情前多5小時,且每5人就有1人曾遭詐騙,甚至有2成左右的兒少險掉入「騙色」陷阱!兒盟建議家長可以與兒少共同設立「螢幕時間上限」,教導網路使用觀念,同時籲政府成立專責單位,參考英國網路安全委員會,建立跨域整合政府、執法單位、企業及第3方部門的機制,全面性保障兒少網路安全。


兒福聯盟舉行「2023臺灣兒少網路安全暨網路識讀現況調查報告」記者會,根據兒盟調查發現,兒少的網路使用時間,即使排除了做功課、網路上課的時間,平均每日會花上4.6小時,1週高達32.2小時,相較2020年兒盟調查1週27.2小時,明顯增加許多,扣除其上學的時間,等於回家時間幾乎都在上網。


▲兒福聯盟邀請網路作家黃哲斌以外,也邀請2位兒少代表分享自己的經驗。(圖/兒福聯盟提供)


近4成兒少與網友聊得愉快 就以為是朋友


兒盟本次調查發現,兒少上網主要使用平台為YouTube,其他如Instagram(74.2%)、Messenger(71.9%)、Facebook(68.2%)以及TikTok抖音(58.6%)皆有過半的使用率,此外調查也發現,高達50.6%,一半以上的兒少會在11歲以前就自己創立專用的網路社群帳號,在網路上有了新身分與自主權。


然家長有必要關注孩子的網路交友情形,根據兒盟2023年調查顯示,有39.4%的兒少認為「和1個陌生人在網路上聊得很愉快,我就覺得是朋友」,相較2020年的調查21.8%明顯成長16.6%,顯見兒少對陌生網友的戒心下降。


▲2位兒少分享自己的網路使用經驗。(圖/兒福聯盟提供)


平均5名兒少就1人挨詐 逾半被陌生網友要求交往


針對網路危機,兒盟分析3大類型,包括騙財、騙色、騙個資,發現兒少經常上網買東西,且平均5人就有1人遭詐騙,甚至有不少兒少曾被陌生網友要求交往,其中4成兒少還曾被騙取個資。


▸1.騙財


平均每5個就有1個以上兒少曾被詐騙(22.8%)。最常見狀況是「購買的商品跟網路圖片落差大」有58.6%,其次是「誤點開釣魚或詐騙的網址」佔37.2%,「網路購買跟收到的商品完全不一樣」也有21.1%。


▸2.騙色


兒盟希望大家警覺,多達21%的兒少曾遇過網友特殊要求,其中59%被網友要求交往。 根據衛福部保護服務司2022年統計,拍攝、製造兒少為性交、猥褻行為之內容案件已佔整體兒少性剝削防制條例案件超過86.4%。本次調查兒少曾遇過網友提出的要求,就有21.4%的兒少表示有遇過網友提出特殊要求,這些提出的要求中,最常見的是要求「情侶交往」,佔近59.3%,另外也有要求「視訊通話」及要求「單獨約出去見面」,分別佔51.3%及50.9%,皆超過半數。

 

本次調查中也發現私密照散布問題存在兒少生活中,調查顯示有10.0%兒少身邊同學或朋友被散布裸露照片或影片,其中自己收到5.6%、同學收到5.4%,甚至有5.3%兒少自己或同學曾傳給網友自己的裸露照片或影片,包含自己的有0.9%、同學傳的有4.6%,顯示兒少對於私密照片的不設防。


▸3.騙個資


根據調查,41%的兒少曾給網友個資,全體兒少中有33.1%是給「私人用的IG或LINE帳號」比例最高,其次為「真實姓名」24.7%、「個人照片」22.5%以及「就讀的班級或學校」14.1%,進一步交叉分析顯示,高中生給出的個人資料顯著較國中生多,顯示兒少對個資的保護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進步。


▲黃哲斌建議家長與孩子協商螢幕時間上限,並多了解孩子使用習慣,指導分辨資訊來源。(圖/兒福聯盟提供)


兒少在現實難以發展人際關係 卻在網路尋求慰藉


兒盟發言人李宏文表示,部分兒少在面對面情境下無法發展正常的人際關係,卻能在網路虛擬的情境中建構渴望的人際交流與溝通。藉由網路匿名性的特性、兒少可尋求情感的寄託或慰藉,因此只要網友表現出友善、關懷,極易贏得信任,提高成為網路受害者的可能性。兒盟進一步調查發現,有12.8%的兒少遭遇任何問題皆不會求助


李宏文表示,給孩子手機的年紀越來越早、疫後AI蓬勃發展下鼓勵孩子線上學習的資源和時間越來越多,但我們是否給兒少足夠的「網路識讀」能力讓他們能在同樣充斥著如暴力、仇恨、色情等不當資訊,或是詐騙、假消息、陌生人的謎樣並充滿危機的虛擬世界趨吉避凶懂得自我保護。


親子訂「螢幕時間上限」 教孩子分辨資訊


兒少網路安全議題作家黃哲斌建議,家長可以與孩子協商,共同設定合理的「螢幕時間上限」,涵蓋電視、筆電、平板與手機的總時數,不同學齡階段,可以討論出不同的遊戲規則。在陪伴過程中,除了理解孩子的上網喜好,提醒他們如何分辨可靠的資訊來源,也要懂得自我保護,不接受網友的指示及透露個人資料。根據兒盟調查,家長會跟孩子討論網路安全的這群兒少網路識讀能力較佳;但也發現家長限制兒少網路使用時間對於兒少網路識讀能力影響不具差異,因此與孩子討論網路的危害,才能進一步提升網路防禦力。


▲兒盟呼籲政府應成立專責機關,把關兒少網路使用狀態。(圖/兒福聯盟提供)


最後兒盟呼籲政府成立兒少網安專責單位,增加人力編制及獨立經費預算,並參考英國網路安全委員會,建立跨域整合政府、執法單位、企業及第3部門的機制,全面性保障兒少網路安全。並且建議學校因應網路危害案件提供兒少解決因應之道,以情境式教學及案例教學,增加兒少對於網路安全的警覺性,及各種危害之應對方式等相關知識。


兒盟建議,家長可善用各式工具,如使用兒盟製作「網路識讀量表」,提供家長評量孩子是否為網路高風險族群的參考,此外,帶領兒少討論上網安全時,結合《Beat Box 上網安全百寶箱》,以4步驟:警覺BE-AWARE、探索EXPLORE、約定AGREE、教導TEACH,讓孩子在網路上懂得保護自己的隱私。


更多NOW健康報導
▸白內障成因除了老化還有這些 選擇人工水晶體大有學問
▸除老化、3C使用過度 這些族群也是乾眼症高風險族群

分享此文:
請往下滑,繼續閱讀推薦好文
資料讀取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