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晚年
-
脊椎側彎嚴重恐釀脊髓空洞症 醫師教你自我判斷4要訣
醫藥衛生 / 罕見疾病3372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外科主任林志隆表示,「脊髓空洞症」可分為先天及後天,後天原因為外傷、發炎、腫瘤、退化性神經病變等,其中2成5屬於嚴重脊椎側彎合併脊髓空洞症,患者幾無症狀,但有1%機率會造成神經損傷,需進一步手術治療。 -
如何預防老年失智? 研究:年輕時就該要維持心臟健康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659瑞典卡羅琳學院研究副教授兼高級講師Qiu表示,他和團隊監測了1972年至1988年間,曾參與心血管風險、衰老和失智症研究的1,449位芬蘭人,研究內容是評估他們心臟和大腦健康狀況,到了2008年,共有744位研究對象進入老年階段,且沒有罹患失智症。 -
港男攝護腺肥大求助無門 跨海來台就醫汽化術擺脫尿袋
兩性關係 / 男人幫3211由於香港目前疫情嚴重,醫療資源吃緊,朱先生掛著尿袋在病床上躺了2個禮拜後,才到台灣接受進一步治療。到院時,因攝護腺肥大造成尿液無法排出,不只有腎水腫、尿滯留的情況,腎指數也嚴重飆高,使腎功能岌岌可危。 -
每天堅持做這10件生活小事 提升腦力、延緩失智!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2666許多研究顯示年輕、中年時的生活型態會影響未來的大腦健康,不愛運動的人到年老時,大腦的體積比較小、認知功能較差,腦部結構健康也下滑。然而,值得關注的是國人的生活形態,根據國健署今年剛公布的調查,近5成國人的身體活動量未達國健署及WHO建議,且每日平均久坐高達近6小時。 -
清粥小菜防三高? 營養師:蛋白質不足恐肌少症上身
醫美減重 / 養生抗老6943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郭柏良說,蛋白質為人體必須營養素,不只是人體的血球、抗體、荷爾蒙等原料,更關係肌肉合成及骨骼發展。中老年人如長期蛋白質攝取不足,將導致身體無力、精神疲倦,嚴重時還將增加失能、死亡率風險。 -
每天久坐逾6小時易變胖 同時加速大腦老化增失智風險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2771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許惠玉主任引述2016年發表於《刺胳針》(Lancet)整合16篇超過100萬人的研究,發現每天坐著超過8小時且活動少的人,死亡風險增加58%;2014年發表於《國立癌症研究雜誌》的研究顯示,久坐會增加大腸癌的罹患風險24%、子宮內膜癌增加32%、肺癌增加21%;2019年美國運動醫學學院的報告指出,許多強力證據顯示久坐會增加心血管疾病致死的風險。 -
長輩肌少症恐釀骨鬆骨折 這樣補充蛋白質可解「微肌」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884造成肌少症的主要原因包括運動神經退化、相關荷爾蒙的減少(如:生長激素、睪固酮、類胰島素增長因子)、蛋白質合成速率下降、營養供給不足、久坐少動等。另一方面值得注意,肌肉流失過程,脂肪組織也會慢慢的堆積。研究發現,30至60歲每年減少約0.23kg肌肉,但脂肪量卻會增加約0.45kg。這種肌肉質量減少與身體脂肪增加的狀態被稱為肌萎性肥胖(sarcopenic obesity),若肌肉流失的銀髮族群同時存在肥胖問題,對健康會產生加乘的負面影響,加速老年人的身體失能、罹病率與死亡率。 -
國外研究久坐不動增加失智風險 +10運動防大腦萎縮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008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中心引述2018年發表於PLOS ONE期刊,由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研究35位非失智、45至75歲的中老年人,結果發現久坐與腦部內側顳葉厚度減少相關,而該區域主要為掌管海馬迴及記憶功能。推測久坐可能會減少腦神經新生、血管生成及神經突觸可塑性,並且增加發炎反應,而影響了海馬迴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