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字:早期
-
赴日不只旅遊!日本醫療旅遊崛起 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首家日本醫院來台參展
健康養生 / 健康新知3309去日本不只是旅遊,還能接受精密健檢與醫療服務。觀光署統計,2025上半年台灣高達327萬人次到日本旅遊,居旅遊目的地之冠,占比35.8%。除了美景、美食、文化,「醫療」也將成為日本吸引國際旅客的誘因,領先起跑的是位於日本正中央岐阜縣美濃加茂市的「中部國際醫療中心」,12月4日至7日,該院首度來台參與「2025台灣醫療科技展」,是台灣醫療展創辦9年來,第一家參展的日本醫院。 -
更年期女性視力變化! 婦科醫師揭乾眼症困擾常被忽略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211許多女性步入更年期後,會發現眼睛似乎不像以往那麼舒服:閱讀需要更費力、看近物時容易疲勞,甚至會有乾澀、刺痛或異物感。這些不一定只是長時間用眼或自然老化,而是和更年期時荷爾蒙的變化有密切關係。研究指出,乾眼症在更年期後的盛行率明顯上升,但許多人並不知道荷爾蒙波動會影響到眼睛健康,因此常忽略了早期的照護。 -
女性停經後心梗風險大增 腹痛、噁心恐是心臟求救訊號
健康養生 / 心臟血管3313日前一名64歲女性,本身無特殊疾病史,近期出現上腹部疼痛。起初於消化內科接受相關檢查,但未發現肝膽腸胃方面的異常,因此轉介至心臟科進行進一步的評估。經核子醫學後,發現患者有心肌缺血的情形,隨後安排心導管檢查,確診左冠狀動脈嚴重阻塞。所幸在施行血管支架置放術後,患者病情已恢復穩定且順利出院。出院後需持續規則服藥,並定期回門診追蹤治療。 -
食道癌不用大開胸? 微創技術降低併發症、縮短恢復期
癌症新知 / 癌症治療368648歲的張先生長期有抽菸、喝酒與嚼檳榔的習慣,今年初開始察覺到喉嚨有異物感,外加吞嚥困難等情形。起初他以為只是發炎,直到前往耳鼻喉科檢查後才發現下咽部有腫瘤。隨後接受胃鏡檢查,又在食道中下段發現癌變,經切片診斷為鱗狀細胞癌,並已出現淋巴轉移,確診為第3期食道癌合併第4期下咽癌。經過化放療與免疫治療後,腫瘤明顯縮小,隨後由台北慈濟醫院胸腔外科醫師洪嘉聰運用胸腔鏡及腹腔鏡完成微創次全食道切除,並以胃管接合頸部食道重建,術後復原良好,僅需持續接受藥物治療並定期回診追蹤。 -
台灣跨團隊合作突破! 代謝與心血管疾病用AI精準預測
醫藥衛生 / 智慧醫療3634台灣跨領域團隊在肥胖、糖尿病腎病變(DKD)及冠狀動脈疾病(CAD)研究再創重要突破。國家衛生研究院、基隆長庚醫院、宏碁與陽明交通大學合作,自2020年起推動「智慧預測系統之建置」計畫,整合AI分析、多重體學資料與本土族群研究,成功提出多項國際首見的疾病機制與預測模型成果,讓台灣在全球精準醫療布局中占有一席之地。 -
1986年前出生民眾有福 國健署推終身一次篩檢B、C肝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406為強化B、C型肝炎防治,國民健康署2025年8月1日起擴大成人預防保健服務B、C型肝炎篩檢年齡範圍,1986年以前出生至79歲民眾皆可終身接受一次免費篩檢。此措施將使220萬名青壯年族群可提早接受篩檢。 -
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醫師病逝!畢生奉獻血液腫瘤治療 讓CAR-T療法為後期患者帶來新希望
健康養生 / 生活保健3807台灣骨髓移植教父陳耀昌醫師於11月17日病逝,享壽76歲。這位畢生血液醫學權威不僅是台灣成功完成骨髓移植醫師,更是推動台灣再生醫療發展的重要先驅。陳耀昌醫師的離世讓醫界感到惋惜,他畢生致力於血液腫瘤治療的研究與臨床工作,為無數患者帶來生的希望。如衛福部長石崇良所言,陳耀昌醫師不僅在學術上有卓越的貢獻,更重要的是他堅持要讓高科技的再生醫療技術普及化,不讓這些治療只成為富人的專利。 -
易烊千璽金雞獎史上最年輕影帝!《小小的我》飾演腦性麻痺少年 從銀幕角色看見真實人生
醫藥衛生 / 保健專欄3742易烊千璽在電影《小小的我》中飾演腦性麻痺少年,以細膩演技呈現患者面對身體限制時的掙扎與堅韌,這份真摯表演讓他成為金雞獎史上最年輕影帝。當鎂光燈聚焦在這位24歲演員身上時,也讓更多人開始關注腦性麻痺這個疾病。這是一種發生在大腦發育未成熟階段的非進行性腦部病變,當控制動作的腦細胞受損,就會導致肢體運動功能出現障礙。